安全公司报告
ICS 65.020.20 CCS B 22 连云港市 地方 标准 DB 3207/T 1034—2022 中抗赤霉病早熟小麦新品种连麦 12栽培技 术规程 Cultivating guideline of early -maturing wheat variety Lianmai 12 with moderate scab resistance 2022 - 12 - 20发布 2023 - 01 - 01实施 连云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3207/T 1034 —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提出并起草。 本文件由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樊继伟、王康君、 刘国锋、郭明明、张广旭、谭一罗、李晓峰、师毅君、何茂 盛。 DB 3207/T 1034 —2022 1 中抗赤霉病早熟 小麦新品种 连麦12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小麦品种连麦 12高产栽培的一般要求、籽粒品质、产量及产量结构、栽培技术、收获 和贮藏。 本文件适用于连云港市连麦 12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351 小麦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一般要求 产地环境 灌溉水质、土壤环境质量和空气质量应符合 NY/T 391 的规定。 肥料使用 应符合NY/T 496 的规定。 农药使用 应符合GB/T 8321.10 的规定。 5 籽粒品质 容重≥800g/L,水分≤12.5%,不完善粒 ≤6.0%,粗蛋白质含量(干基) ≥14.0%,面粉湿面筋含量 (14%水分基) ≥34.0%,面团稳定时间 ≥5.4 min。 6 产量及产量结构 DB 3207/T 1034 —2022 2 产量 产量500kg/667m2 ~550kg/667m2 。 产量结构 有效穗数 40×104/667m2~45×104/667m2,每穗32粒~38粒,千粒重 38g~43g。 7 栽培技术要点 播前准备 7.1.1 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 的规定,应选用种衣剂进行拌种,实现病虫兼防,使用方法见附录 A。 7.1.2 精细整地 灭净杂草和根茬;犁深犁透,精耕细耙,无明暗坷垃;上松下实,表层不板结;地面平整。 播种 7.2.1 播种期 水浇地旱茬 10月5日~10月20日,稻茬 10月15日~10月25日。 7.2.2 足墒播种 宜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 70%~80%时播种, 应一播苗全、苗齐、苗壮。 7.2.3 精量匀播 按照基本苗要求,采用精播机操作,确定适宜播种量,旱茬为 8kg/667m2~10kg/667m2,稻茬为 16kg/667m2~18kg/667m2。播深3cm~4cm,行距20cm~25cm,播种后镇压 。 平衡施肥 7.3.1 施肥量 施氮肥(纯氮) 16kg/667m2~18kg/667m2,磷肥( P2O5)约8kg/667m2~9kg/667m2,钾肥( K2O) 约8kg/667m2~9kg/667m2。 7.3.2 运筹比例 氮(N)磷(P2O5)钾(K2O)比例2﹕1﹕1;氮肥中基肥、拔节孕穗肥比例 6:4;磷、钾肥基 追比应 以5:5为宜。 7.3.3 运筹方法 7.3.3.1 基肥 施尿素约 8 kg/667m2~10 kg/667m2,45%复合肥 (氮、 磷、 钾均为 15%)约30 kg/667m2~36 kg/667m2。 7.3.3.2 分蘖肥 DB 3207/T 1034—2022 3 对播种较晚或基肥不足、前期生长不足的田块分蘖期追施促(壮)蘖肥,施尿素 3kg/667m2~ 5kg/667m 2。 7.3.3.3 拔节孕穗肥 在小麦高峰苗下降,叶色褪淡,第 1节间基本定长,第 2节间开始伸长,叶龄余数 2.5施45%复合肥 20kg/667m2~24kg/667m2+尿素8kg/667m2~10kg/667m2。 一喷三防 结合防病 治虫,应于 抽穗扬花期 进行药肥(剂)混喷 1次~2次,间隔 5天~7天。使用杀虫剂、杀菌 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混合喷打,亩用 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5~10克+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 剂80毫升+45%戊唑醇·咪鲜胺 25克+98%磷酸二氢钾 200克+0.01%芸苔素内酯 8~10毫升兑水 50升均匀喷 雾,实现“一喷三防”,即防病虫、防早衰、防干热风。 合理灌排 7.5.1 开沟 每3m~4m开挖一条竖沟,沟深 20cm~30cm;距田梗两端 2m~3m,各挖一条横沟, 沟深30cm~40cm; 田块长超过 50m的加挖腰沟,沟深 30cm~40cm,内外沟配套相通。 7.5.2 灌溉 旱区浇足底墒水,遇旱洇灌齐苗水,适时浇灌越冬水,旱灌返青水和拔节水,雨区及时清沟理墒排 水,保持沟系畅通。 病、虫、草害防治 7.6.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综合应用 “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等措施。 7.6.2 农业防治 应清除沟渠路边杂草, 防止病虫滋生, 降低病虫草发生基数,合理轮作换茬。 7.6.3 生物防治 应通过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性化学农药及生物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 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保护 天敌;利用及释放天敌控制害虫的发生。 7.6.4 化学防治 主要防治对象 :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 、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地下害虫和蚜虫。常见农药品 种使用方法见附录 A。 8 收获与贮藏 收获 小麦蜡熟末期及时收获。 DB 3207/T 1034 —2022 4 贮藏 脱粒扬净,保证籽粒水分应 不大于12.5%进仓,应贮藏于通风干燥处。 9 档案 建立生产档案 ,生产档案保存应不少于 2年。

pdf文档 DB3207T 1034—2022 中抗赤霉病早熟小麦新品种连麦12栽培技术规程 连云港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207T 1034—2022 中抗赤霉病早熟小麦新品种连麦12栽培技术规程 连云港市 第 1 页 DB3207T 1034—2022 中抗赤霉病早熟小麦新品种连麦12栽培技术规程 连云港市 第 2 页 DB3207T 1034—2022 中抗赤霉病早熟小麦新品种连麦12栽培技术规程 连云港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02 22:14:1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