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ICS 65.020.20 CCS B 22 连云港市 地方 标准 DB 3207/T 1035—2022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鲜食模式技术规程 Echnical regulation of fresh eating model cultivation for soybean - maize strip intercropping 2022 - 12 - 20发布 2023 - 01 - 01实施 连云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3207/T 1 035—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 本文件由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连云港市农作物技术指导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祝庆、刘耀鸿、刘瑞显、王军、刘冬玲、张国伟、李洪涛、许瀚元、李淑芬、 柴文波。 DB 3207/T 1035 —2022 1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鲜食模式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豆 -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鲜食模式的品种选择、产地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 害防治与收获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连云港市大豆 -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鲜食模式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503 单粒(精密)播种机作业质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Soybean-maize Strip Intercropping 基于传统间套作创新发展而来,采用玉米带与大豆带复合种植,让高位作物玉米株具有边行优势, 扩大地位作物大豆株受光空间,适于机械化作业,作物间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 鲜食模式 选用鲜食玉米品种和鲜食毛豆品种进行带状复合种植,以收获鲜食玉米和鲜食毛豆为目的的种植 模式,秸秆可作为混合青贮饲用。 4 品种选择 大豆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2 的要求,玉米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 的要求。 鲜食大豆品种 宜选用耐荫、耐密、抗倒、早熟、抗病和宜机收的品种,推荐选用苏新 6号、通豆 6号、淮鲜豆 6号 等。 DB 3207/T 1035 —2022 2 鲜食玉米品种 选用株型紧凑、熟期适中、抗病性强、适宜密植和宜机收的品种,推荐选用彩虹 77、苏科糯 1505、 苏玉糯11号等。 5 产地选择 产地土壤环境应符合 NY/T 391 的要求,农田灌溉水应符合 GB 5084的要求。 6 播前准备 种子准备 播种前选晴朗天气晒种 2d~3d, 剔除坏、 霉、 杂粒, 玉米 用粉锈宁包衣或拌种, 药量为种子重的 0.3%, 大豆用种衣剂进行包衣,药量约为种子量的 3%。 整地 播前进行深耕,耕深 0.2m以上,耕后旋耙保墒,土块应细碎均匀,无根茬、杂草,上虚下实。 7 播种 播种期 6月下旬~ 7月上旬。 种植模式 采用2行玉米与 4行大豆间作,全带宽 2.7m,其中玉米带宽 0.4m,带内行距 0.4m;大豆带宽 0.9m,带 内行距0.3m;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 0.7m。 种植密度 玉米宜每 667m2种植3000株以上, 株距 12cm~15cm; 大豆宜每 667m2种植7000株以上, 株距 12cm~14cm。 基肥施用 玉米带施用玉米专用高氮缓 /控释肥或新型复合肥(全生育期施纯氮 12kg/667m 2~14kg/667m 2), 后期视长势追施叶面肥。大豆带施用低含氮量复合肥(全生育期施纯氮 2kg/667m 2~2.5kg/667m 2)。肥 料使用应符合 NY/T 394 规定,基肥施用可选用播种施肥一体机实现种肥同播。 精量机播 应选用行株距满足农艺要求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施肥播种机,实现种肥同播,确保苗齐苗匀。 播前严格按照株行距配置调试机器播种档位与施肥量,确保株距和行距达到技术要求。播种深度玉米 3cm~5cm、大豆2cm~3cm,根据播种深度调节好拖拉机悬挂液压以及播种机限深轮装置。播种机运行安 全技术条件应符合 NY/T 503 规定。 开沟 DB 3207/T 1035 —2022 3 播种完成后,开好围沟、腰沟、畦面沟。沟宽 0.4m,畦面沟深 0.25m,腰沟深 0.3m,围沟深 0.35m。 8 田间管理 水分管理 8.1.1 灌溉 除苗期外,玉米各生育时期田间持水量降到 60%以下均应及时灌溉;大豆在花期、结荚期和鼓粒 期遇旱应进行灌溉。灌溉方式以沟灌为主,有条件的可采用渗灌或喷灌,杜绝大水漫灌。灌溉水应符合 GB 5084要求。 8.1.2 排涝 苗期如遇暴雨或连续阴雨应及时清沟理墒,淹水时间不应超过 0.5d。生长后期玉米淹水时间也不应 超过1d。如发生涝害时可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病虫草害防治 应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使用化学农药,农药使用原则应符合 NY/T 393 规 定。 8.2.1 杂草防除 8.2.1.1 芽前封闭 播后芽前用 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 (金都尔) 80-100ml/667m 2,如阔叶草较多可混加草胺磷 ( 80-120 g/667m2)进行封闭除草。 8.2.1.2 苗后除草 苗后应用玉米、大豆专用除草剂定向除草(通过物理隔帘将玉米、大豆隔开施药),玉米可用 75% 噻吩磺隆 0.7-1g/667m2,大豆用 25%氟磺胺草醚水剂 80-100g/667m 2或15%精喹禾灵 +25%氟磺胺草醚 (20ml+18g 型1套/667m2)。 8.2.2 病虫害防治 8.2.2.1 农业防治 应选用综合抗性好的品种,播前挑选健康种子,应及时灭茬和耕地,清除沟渠路边杂草,合理轮作 换茬,可有效降低病虫草害发生基数。 8.2.2.2 物理防治 可在田间设置高效振频灯进行诱杀 玉米螟、豆荚螟、地老虎成虫等 害虫,每 1hm2设置一盏; 可用玉 米螟、棉铃虫、斜纹夜蛾、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诱杀成虫、干扰交配,每 667m2设置1台~2台;可在田 间悬挂黄色板或 蓝板诱杀蚜虫 、灰飞虱、蓟马等,每 667m2设置10张~20张。 8.2.2.3 生物防治 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 667m2用每克含 100亿以上孢子的 Bt乳剂200ml,按药、水、干细沙比为 0.4:1:10 配成颗粒剂灌心,防治玉米螟危害。 DB 3207/T 1035 —2022 4 8.2.2.4 化学防治 大豆叶斑病和锈病、玉米喇叭口期和穗 期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桃蛀螟、玉米小斑病、锈病等,采 用广谱生防菌剂、农用抗生素、高效低毒杀虫杀菌剂,结合农药增效剂,采用植保无人机统一飞防,达 到兼防多种病虫害的目标。药剂选用见 附录A、附录B。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和NY/T 393 规定。 9 收获 鲜食玉米在授粉后的 22d~27d,籽粒含水量达 59%~65%,花丝开始变焦,顶端籽粒饱满时采收;鲜 食大豆在鼓粒后期,植株 80%以上豆荚鼓粒饱满、荚色翠绿时田间收获,然后使用半自动脱荚机脱荚。 采后立即进行精选、分级、储运,运输过程应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 10 记录档案 建立田间记录档案,包括产地环境、种植品种、种植日期、收获日期、农用物资的采购和使用、田 间管理等农事操作、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及损失、主要病虫草害防治、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效益等记录 , 保存两年以上。

pdf文档 DB3207T 1035—2022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鲜食模式技术规程 连云港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207T 1035—2022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鲜食模式技术规程 连云港市 第 1 页 DB3207T 1035—2022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鲜食模式技术规程 连云港市 第 2 页 DB3207T 1035—2022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鲜食模式技术规程 连云港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02 22:14:1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