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31
团体 标准
T/YNYY 006 —2021
小米辣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s for production of mini pepper( Capsicum frutescens L.)
2021- 12 - 16发布 2021 - 12 -17实施
云南省园艺学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YNYY 006 —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 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园艺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弥渡县植保植检站、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
学推广研究院、弥渡县老土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发万、桂敏、吴丽艳、冯鹏飞、钟秋月、杜磊、张芮豪、胡华冉、陈国发、
任洪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YNYY 006 —2021
2 小米辣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小米辣( Capsicum frutescens L.)生产的术语和定义、适宜区域、产地环境、生产
技术、采收、包装、贮藏、运输、废弃物收集与处理、生产记录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小米辣的生产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第3部分:茄果类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米辣 mini pepper
茄科辣椒属 1年生或多年生灌木状辣椒( Capsicum frutescens L.),花果直立或侧生,果实通常
呈短指形或长指形,青熟果黄绿色,果面微皱,果实长 3 cm~8 cm,果肩横径 0.8 cm~1.2 cm。
4 适宜区域
云南大部分地区海拔 1200 m~1500 m 区域夏秋季均可栽培;南部热区海拔 600 m以下的低热河谷地
带可实现冬春季生产。
5 产地环境
生产基地环境除应符合 NY/T 391规定外,应选择排灌方便,地势平坦,土壤肥力较高的壤土或砂壤
土地块种植,避免与茄果类作物和生姜连作。水质标准应符合 GB 5084中蔬菜灌溉水的水质指标要求。
6 生产技术
6.1 种子质量和品种选择
6.1.1 种子质量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YNYY 006 —2021
3 小米辣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16715.3 的要求。
6.1.2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性强、品质优良、果型一致性好、适宜加工的品种种植。
6.2 种子处理
根据栽培地区小米辣 主要病害选择不同的种子处理方法。病毒病发生严重的地区,用 10%磷酸钠
(Na3PO4)溶液浸种 20 min~30 min,或1%高锰酸钾 (KMnO 4)溶液浸种 20 min,洗净后晾干播种。炭疽病发
生严重的地区,用 55 ℃左右温水浸种 25 min~30 min,放入常温水中冷却,然后用 72.2%普力克800倍
液浸种0.5 h,洗净后晾干播种。
6.3 播种育苗
6.3.1 育苗方法
育苗采用漂浮育苗。
6.3.2 育苗基质
基质要求质地疏松、营养全面。用蛭石、珍珠岩、草炭按 1∶1∶3的比例混合均匀,每立方米基质
加入优质复合肥 1.5 kg~2 kg, 同时均匀加入 50%多菌灵100 g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加入适量水充分拌
匀。基质含水量 50%~60%,pH值6.5~7.0。
6.3.3 育苗容器
育苗容器选用 136孔穴的泡塑穴盘(即漂盘),长×宽×高为 66 cm×34 cm×5 cm。新购漂盘无需
消毒,但要逐孔检查底部是否穿洞,发现有未穿洞的孔要打通。旧漂盘于育苗前 10 d用300倍甲霜灵锰
锌溶液或澄清的熟石灰水浸润 8 min~10 min消毒后,晾干备用。
6.3.4 育苗池
育苗池内宽 1.36 m,长19 m,深15 cm,清除池内杂草及作物残茬,整平踏实,然后在池底均 匀铺填
1 cm的细砂土,在细砂土上喷洒杀虫剂,仔细检查池边、池底无硬物突出后,铺上一层 0.12 mm的防渗
膜垫底和衬边,并仔细压平边框,用 100倍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消毒备用。
6.3.5 播种时期
小米辣生长适宜温度,幼苗期为 28 ℃~30 ℃,开花结果期为 22 ℃~30 ℃。生产过程中根据产地
气候条件特点,结合产地生产方式选择适宜播种时期。不同生产方式的具体播种时期见表 1。
表1 小米辣不同栽培方式茬口安排
生产方式 播种育苗期 定植期 苗龄(d) 采收期
夏秋季节栽培 12月~翌年 2月 3月中旬~ 5月上中旬 60 d~90 d 6月下旬~ 10月中下旬
冬春反季节栽培 8月~9月 10月~11月 45 d~50 d 1月中下旬~ 4月中下旬
6.3.6 播种
小米辣每 667 ㎡用种量 15 g~20 g。 穴盘装盘后用压穴板打孔后每穴播种 1~2粒, 然后覆盖 0.8 cm~
l.0 cm厚的育苗基质。
6.3.7 苗期管理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YNYY 006 —2021
4 6.3.7.1 温度管理
出苗前,棚内白天温度控制在 25 ℃~30 ℃,夜晚控制在 12 ℃~22 ℃;当有 50 %种子出苗后,白
天温度控制在 20 ℃~25 ℃,夜间 10 ℃~15 ℃。冬春季节育苗,大棚内加盖小拱棚,覆盖 0.08 mm~
0.1 mm的塑料薄膜保温,夜间有霜冻的地方在小拱棚上覆盖草席保暖。出苗后晴天 10点前揭起棚裙通风
透气,下午 5点后放下棚裙保温;南部热区冬春季栽培 8月~9月在塑料大棚内育苗,白天 9点前揭起棚裙
通风透气,下午 6点后放下棚裙保温。
6.3.7.2 间苗及水肥管理
辣椒苗2叶1心时间苗补苗,保证每个穴孔都有 1株健康秧苗,间苗补苗后叶面喷施 0.1 %尿素和0.1 %
磷酸二氢钾混合液 1~2次。
6.3.7.3 病虫防控
整个苗期注意病虫防控,适时喷药 2至3次。定植前 2 d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
6.3.7.4 炼苗
定植前7 d~10 d控水炼苗,同时棚内适当 通风、降低棚内温湿度,炼苗增强辣椒苗的抗逆性。
6.3.8 壮苗质量要求
冬春季:苗龄 60 d~90 d,具6~8片真叶,株高 15 cm~20 cm,茎粗0.5 cm左右,根系发达,叶色
深绿,无病虫害。
夏秋季:苗龄 45 d~50 d,具5~7片真叶,株高 15 cm~18 cm,茎粗0.5 cm左右,根系发达,叶色
深绿,无病虫害。
6.4 定植前准备
6.4.1 施足基肥
种植地块及时深翻晒垡, 施入腐熟农家肥 2500 ㎏/667 ㎡~3000 ㎏/667 ㎡或生物菌肥 200 ㎏/667
㎡~300 ㎏/667 ㎡,过磷酸钙 50 ㎏/667 ㎡,硫酸钾复合肥( N:P:K含量为15:15:15,下同) 20 ㎏
/667 ㎡,施后耙平,使基肥分布均匀。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394 的要求。禁止施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
有机肥和其他有毒肥料。
6.4.2 整地作畦
采取深沟高畦,畦宽 80 cm~90 cm,畦高30 cm,沟宽30 cm~40 cm。
6.5 定植
6.5.1 定植时间
定植时间见表 1。冬春季栽培应选择晴天进行,夏秋季栽培应选择晴天下午 3点后或阴天进行。
6.5.2 定植密度和方法
双行单株定植,株距 55 cm~60 cm,行距60 cm~70 cm。一般每 667 ㎡种植小米辣 1500~1800株。
定植时做到苗正、直、匀,浇透定根水后覆盖地膜,地膜四周用碎土压实,盖膜后及时掏出辣椒苗,苗
四周用细土压实。
6.6 田间管理
6.6.1 查缺补苗
定植后7 d~10 d,注意查缺补苗,保证田间全苗。
6.6.2 水肥管理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YNYY 006 —2021
5 移栽成活后 10 d~15 d第一次追肥,每 667 ㎡浇施尿素 10 ㎏;然后每隔 15 d~20 d追肥一次,每
667㎡浇施尿素 10 kg,硫酸钾复合肥 5 kg。初花期进行 1~2次根外追肥,用 0.2%磷酸二氢钾和 0.2%硼
砂喷施。盛果期重施一次花果肥,每 667 ㎡穴施尿素 15 kg~20 kg,硫酸钾复合肥 30 kg。果实采收期,
每采收2~3次施肥一次,每 667 ㎡穴施尿素 15 kg,
T-YNYY 006—2021 小米辣生产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8 17:34:0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