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ICS 65.020.20 CCS B 22 安 DB4105 阳 市 地 方 标 准 DB4105/T 201—2022 豫谷 25 栽培技术规程 2022 - 10 - 26 发布 安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12 - 01 实施 发 布 DB4105/T 201—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安阳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安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滑县农业农村局、林州市农业科学 研究所、龙安区农业农村局、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解慧芳、李龙、罗俊丽、曲婷、谷伟伟、张艳、勾慧娟、魏林楠、呼晓红、尤 冠军、李艳、魏文义、王会涛、付楠、王素英。 I DB4105/T 201—2022 豫谷 25 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豫谷25的产地环境、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等。 本文件适用于豫谷25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0395.6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 安全技术要求 第 6 部分:植物保护机械 GB/T 16151.12 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第 12 部分:谷物联合收割机 GB/T 17997 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997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豫谷 25 安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谷子新品种,幼苗绿色,生育期 93 d,株高 131.34 cm,穗长 20.03 cm, 单穗重 18.21 g,穗粒重 14.88 g,千粒重 2.81 g,出谷率 79.11%,出米率 77.13%,纺锤穗,穗码松 2 紧度适中,黄谷黄米,熟相好。该品种 2014、2015 年参加华北夏谷区试验,两年平均产量 6015.0 ㎏/hm , 较对照增产 14.51%,居参试品种第 1 位。 4 产地环境 排水便利的平地、丘陵、山地,中性土壤为宜,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NY/T 5010 的要求。 5 播前准备 1 DB4105/T 201—2022 5.1 底肥 2 2 每667 m 施入复合肥40 kg~50 kg或腐熟有机肥2 000 kg~3 000 kg;宜每667 m 混施复合肥20 kg~ 25 kg和腐熟有机肥1 000 kg~1 500 kg。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 5.2 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粉碎秸秆,长度≤5 cm,均匀覆盖地表。深耕应打破犁底层,宜大于25 cm,耕地 后耙耢保墒,耙碎明暗坷垃,做到土壤上虚下实。 5.3 种子 5.3.1 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要求。 5.3.2 处理 5.3.2.1 浸种 在播前 7 d 内,将未经包衣的种子,用 10%~15%浓度的盐水,搅拌 1 min~2 min,清除秕谷、草 籽和杂质,清水清洗 2~3 遍,晾干备用。 5.3.2.2 拌种 地下害虫、种子传播或土壤传播病害重发区,选用有效药剂进行拌种。参见附录 A。 6 播种 6.1 播期 6.1.1 春播区宜在 4 月 20 日后,5 cm 地温连续 5 d 达到 15℃以上,适墒播种。 6.1.2 夏播区在 6 月和 7 月上旬,麦收后适墒播种。 6.2 播种量 小麦收获后,贴茬播种每 667 m²播量 0.4 kg~0.6 kg;灭茬播种每 667 m²播量 0.3 kg~0.5 kg; 春播旱地播种每 667 m²播量 0.3 kg~0.4 kg。 6.3 播种方法 6.3.1 采用手推式、自走式或悬挂式小籽粒作物精量条播机,定行距种植,行距 35 cm~40 cm,株距 3 cm~5 cm,播种深度 3 cm~5 cm。 6.3.2 土壤墒情差,适当深播;土壤墒情好适当浅播,播种后镇压。 7 田间管理 7.1 苗期 7.1.1 查苗补苗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对缼苗断垄处及时进行补苗或移栽。 2 DB4105/T 201—2022 7.1.2 间苗定苗 2 2 2~3 叶期进行间苗。4~5 叶期定苗,去弱留壮。春播地每 667 m 留苗 3~4 万株;夏播地每 667 m 留苗 4~5 万株。 7.2 中期 7.2.1 清垅 拔节期(10 叶期),及时拔除病苗、弱苗和杂草,中耕清垅。 7.2.2 追肥 2 拔节期每 667 m 追施尿素 8 kg~10 kg。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要求。 7.3 后期 7.3.1 防旱排涝 后期干旱时,应避开大风天气小水浇灌;及时排涝。 7.3.2 喷施叶面肥 2 灌浆中后期,每 667 m 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500 倍液 50 kg~60 kg。 7.3.3 清除病株 及时将线虫病、白发病病株带出田外深埋。 8 病虫草害防治 8.1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8.2 农业防治 宜与大豆、高粱、玉米、小麦和薯类等轮作,轻病田块 2 年轮作,重病田块 3 年以上轮作;种植 抗病、耐病品种,合理密植。 8.3 物理防治 2 2 8.3.1 使用杀虫灯(单灯防控 2 hm ~3 hm )诱杀棉铃虫、粘虫等害虫。 2 8.3.2 每 667 m 设置 15~30 个黄色粘板诱杀蚜虫、飞虱。 8.4 化学防治 8.4.1 病虫草害防治参见附录 A。农药使用按照 GB/T 8321(所有部分)、NY/T 1276 的规定执行。使 用除草剂时应符合 NY/T 1997 的有关规定。 8.4.2 依据谷子种植方式和条件选择病虫草害防治机械,所选机械符合 GB 10395.6 的要求。田间防 治作业符合 GB/T 17997 的规定。 9 收获 3 DB4105/T 201—2022 9.1 时间 田中 90%单穗籽粒颜色变黄、变硬后及时收获。 9.2 方式 9.2.1 联合收获 依据地理条件、地块大小和种植行距选择合适的联合收割机,并符合 GB 16151.12 的规定。机械化 收获作业质量应符合总损失率≤5%,含杂率≤3%,破碎率≤3%的要求。 9.2.2 分段收获 依据地理条件、地块大小和种植行距选择合适的谷物割晒机。植株带穗割倒,谷穗排放整齐,在田 间进行晾晒,利用谷物脱粒机进行脱粒。谷粒含杂率≤3%,破碎率≤3%。 10 贮藏 10.1 脱粒后及时晾晒,籽粒含水量降至 13%以下方可入库贮藏。 10.2 仓库应防湿、隔热、通风、密闭,防止霉变、虫蛀及污染。保持稳定低温、干燥环境条件,门窗 设网防止鸟、鼠、虫等入内。 11 生产档案 建立谷子生产档案,记录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环节所采取的的具体措施。 4 DB4105/T 201—2022 附 录 A (资料性) 主要病虫草害化学防治方法 主要病虫草害及防治方法见表A.1。 表A.1 主要病虫草害及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病 因 及 症 状 防治时期 为系统性侵染病害,由禾生指梗霜霉引 选用 35%精甲霜灵,按种子重量的 起土传、种传,土壤带菌是主要越冬菌源, 白发病 可重复侵染,不同生育时期表现症状不同, 主要有烂芽、灰背、白尖或枪杆、白发、 播前拌种;发 病初期 刺猬头等症状,病部散发的褐色粉末为白 0.3%直接干拌或湿拌,湿拌 500 g 种子 配水 50 ml 湿润种皮,加药粉拌匀晾干即 可播种。发病初期,可选用 35%精甲霜灵 0.2%~0.3%稀释液喷雾防治 发病菌卵孢子 谷瘟病 防 治 方 法 由灰梨孢菌引发的气传流行性病害,从 叶片初见叶 苗期到成株期均可侵染发病,危害叶片、 瘟病斑,穗颈瘟 性粉剂 100 g/667 m ~150 g/667 m 兑水 用 3%春雷霉素和 10%三环唑复配可湿 叶鞘、穗颈、穗轴或穗梗等部位,引起叶 与穗瘟分别在 30 kg~45 kg 均匀喷雾,隔 5 d~7 d, 瘟、穗颈瘟、穗瘟等 初穗期和齐穗 酌情再喷 1~2 次;也可选用咪鲜胺加三 期 环唑复配防治 2 2 由粟单胞锈引起的气传流行性病害,叶 片和叶鞘上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在叶片 谷锈病 表面与背面,产生深红褐色近圆型隆起斑 中后期,病叶 率达 1%~5%时 点(锈菌的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黄褐 2 选用 10%苯醚甲环唑 50 g/667m ~ 2 80 g/667 m ,兑水 15 kg~20 kg 均匀喷 雾,间隔 7 d~10 d,连喷 2 次 色铁锈样粉状孢子,严重时可使叶片枯死 由大麦黄矮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紫秆 可选用 10%啶虫脒或噻虫嗪可湿性粉剂 品种幼苗基部叶片先变红,向上位叶扩展, 红叶病 成株顶部叶片先变红,向下层叶片扩展; 出苗后,蚜虫 青秆品种叶片上产生黄色条纹,叶片黄化, 迁入谷田之前 症状发展过程与紫秆品种相同,重病株不 4 000~5 000 倍液喷雾、4.5%高效氯青 菊酯乳油 1 500 倍液体,连同周边杂草全 田喷雾 能抽穗或不结实 由贝西滑刃线虫引发的种传病害,土壤 也可传播,线虫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迁移 线虫病 至穗部,并大量繁殖,侵染花器和子房, 用 50%辛硫磷 1 g 加水 50 g,拌 500 g 播前拌种 不能结实,典型症状是病株穗成撮,有 3~ 种子,避光闷种 4 h,晾干后及时播种, 也可防治蝼蛄、金针虫、蛴螬等 5 穗、20~30 穗,严重时整块地绝收 由立枯丝核菌引发,危害谷子叶鞘和茎 秆。病株叶鞘上生椭圆形病斑,中部枯死, 纹枯病 呈灰白色至黄褐色,边缘较宽,深褐色至 紫褐色,病斑汇合成云纹状斑块,淡褐色 与深褐色交错相间,整体花秆状 病株率达到 5%时,选用 12.5%烯唑醇可 病株率达到 5%时 湿性粉剂 800~1 000 倍液、40%菌核净可 湿性粉剂 1 000~15 000 倍液对茎基部喷 雾,7 d~10 d 再防治 1 次 5 DB4105/T 201—2022 表 A.1 谷子主要病虫草害及防治方法(续) 防治对象 粟芒蝇 病 因 及 症 状 防治时期 其幼虫孵化后

pdf文档 DB4105-T 201—2022 豫谷25号栽培技术规程 安阳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05-T 201—2022 豫谷25号栽培技术规程 安阳市 第 1 页 DB4105-T 201—2022 豫谷25号栽培技术规程 安阳市 第 2 页 DB4105-T 201—2022 豫谷25号栽培技术规程 安阳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1-04 04:47:3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