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序号 10. 标准号 DB11/T 082-2015 标准名称 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 行业主管部门 备注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1)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 11. DB11/T 083-2009 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准”更新为“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2)将正文中的“GB 4285”更新为“NY/T 1276 ” 12. DB11/T 085-2019 春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13. DB11/T 097-2019 低硫煤及制品环保技术要求 14. DB11/T 099-2009 美发服务操作规程 北京市商务局 15. DB11/T 100-2009 美发服务质量要求 北京市商务局 16. DB11/T 118-2016 17. DB11/ 120-2014 18. DB11/T 124-2007 19. DB11/T 126-2012 封山育林技术规程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20. DB11/T 132-2019 设施西瓜生产技术规程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21. DB11/T 134-2008 汽车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住宅二次供水设施设备运行维护技术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 规程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双怠速污染物排 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指标体系代码与数 委员会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 据结构 保障局 2 ICS 65.020.20 B 22 备案号:26211-2009 北 DB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083—2009 代替 DB11/T 083—1997 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of winter wheat 2009-10-14 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0-01-01 实施 发布 DB11/T 083—2009 前 言 本标准代替并废止DB11/T 083—1997《冬小麦生产技术综合标准》。 本标准与DB11/T 083—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 增加了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章节。 —— 删除了产量构成因素及物质投入的章节; —— 删除了附录 A 内容。 本标准由北京市通州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种植业分会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通州区种植业服务中心、通州区农业委员会、通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通州区植 物保护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永利、高雪峰、姚金权、李文森、王宝东、周永香、张泽山、金红云、张光 伟、贾建华、陈学孟。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11/T 083—1997。 I DB11/T 083—2009 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冬小麦用种、整地、播种、底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成熟、收获、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平原地区普通冬小麦和优质冬小麦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 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 8321.8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 3 小麦用种 3.1 品种要求 选用抗逆性强、分蘖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灌浆速度快、株高适中的高产稳产优质品种。 3.2 品种特性及产量指标 a) 冬性或强冬性; b) 生育期:260d~270d(播种~成熟); c) 需≥0℃以上积温:2000℃~2200℃; 2 d) 产量水平: 每666.7m 产量为400㎏~500㎏; e) 适应性:秸秆韧性好、抗寒、抗倒、抗病。 3.3 种子质量要求 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 4 整地 采取少耕整地播种技术,重耙灭茬深度在15 cm,轻耙或对角轻耙(角度依实际情况而定)1~2遍, 深 度10cm~15cm,做到地面平整、上虚下实无坷垃,深浅一致,便于播种。 5 播种 5.1 播种要求 2 3 播前田间土壤持水量应在65%~75%之间,低于此指标的地块播后每666.7m 应喷水20m 。 5.2 种子药剂处理 5.2.1 杀菌剂处理 可用种子重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种子重量0.25%的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拌种,每 100kg种子对水3kg~5kg,堆闷4h~6h后播种。 1 DB11/T 083—2009 5.2.2 杀虫剂处理 可用种子重量0.2%的50%辛硫磷乳油拌种,每100kg种子对水3kg~5kg,堆闷4h~6h后播种。 5.2.3 杀菌剂、杀虫剂同时处理 可将选用的杀菌剂和杀虫剂按照使用量同时拌种。 5.3 播种时间 9月25日~10月10日为宜。 5.4 播种深度 3cm~4cm为宜。 5.5 播种方法 小麦24行播种机后带镇压器或轧轮播种机等,行距为15cm。 5.6 播种量 2 按播种日期定播种量:9 月 25 日开始播种,每 666.7m 基本苗为 20 万茎;9 月 26 日~30 日每迟一 2 2 天播种,每 666.7m 基本苗增加 1 万茎;10 月 1 日~10 日播种每迟一天,每 666.7m 基本苗增加 1.5 万 茎。播种量计算见公式(1): 播种量 = 基本苗 × 千粒重 发芽数 × 0 . 85 × 100 ……………………………………………(1) 式中: 2 播种量——单位为:kg/667m ; 2 基本苗——单位为:万茎/666.7m ; 千粒重——单位为:g; 发芽数——种子发芽实际测定数值; 0.85 ——田间出苗率系数。 6 底肥 6.1 有机肥 2 每666.7m 施农家肥1000㎏~2500㎏或商品有机肥200㎏~350㎏。 6.2 化肥 2 整地前撒施化肥。每666.7m 施五氧化二磷6㎏~8㎏,氧化钾4㎏~5㎏,纯氮 6.5㎏~7.5㎏。 7 田间管理 7.1 越冬前管理 2 培育冬前壮苗,带蘖过冬,冬前茎数每666.7m 为90~110万茎。在11月15日~25日浇足冻水,每 2 3 666.7m 浇水量为60m ,冬季进行镇压保墒。 7.2 返青期管理 7.2.1 返青期管理原则 因地因苗管理、分类指导、节约用水、灵活补肥。重点在早播旺苗、晚播弱苗上。 7.2.2 测墒浇水 土壤干土层厚度小于5cm地块返青期可不浇水,以轧麦、耧麦增温保墒为主,促进小麦早返青。冬 前未浇冻水或浇水过早,土壤干土层厚度大于5cm的地块,返青期进行补水,宜采取喷灌的方式,每 2 3 3 666.7m 喷20 m ~30 m ,接上底墒即可。 7.2.3 追肥 2 2 每666.7m 茎数在70万以下,应在返青期追施,每666.7m 施纯氮2.0kg~2.5kg。 7.2.4 化学除草 2 DB11/T 083—2009 2 小麦起身后拔节前,以播娘蒿、荠菜等越年生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每666.7m 用75%苯磺隆悬浮剂 1g或72% 2,4-滴丁酯乳油40ml~50ml,对水30kg~40kg喷雾;以葎草、藜等一年生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 2 每666.7m 用72% 2,4-滴丁酯乳油40ml~50ml,对水30kg~40kg喷雾。 7.2.5 化控防倒 2 2 返青后茎数每666.7m 超过120万茎,于起身后拔节前结合化学除草同时进行化控防倒。每666.7m 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g~50g或50%矮壮素水剂200g~300g,对水30kg~40kg喷雾。 7.3 拔节期管理 2 3 2 在春5叶露尖开始浇水,每666.7m 水量为60m ,以水带肥,每666.7m 随水撒施纯氮6.5kg~7.5kg。 7.4 扬花灌浆期管理 2 3 每666.7m 应适期浇足小麦灌浆水40m 。 8 病虫害防治 8.1 防治原则 防治为主、综合防治。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剂和生物药剂,有针对性地防治各种病虫 害。化学农药应符合GB 4285和 GB/T 8321.1、GB/T 8321.4、 GB/T 8321.5、 GB/T 8321.8的规定。 8.2 白粉病防治 2 田间病叶率达10%,每666.7m 用20%三唑酮乳油50ml或12.5%的烯戊醇可湿性粉剂50g,对水30kg喷 雾。重病田间隔7d再防治一次。 8.3 小麦吸浆虫 8.3.1 毒土防治 4月中下旬调查虫口密度,每样方(10cm×10cm×20cm)虫量大于等于2头的地块,于大量幼虫集中 2 在土表层开始化蛹时撒毒土防治。每666.7m 用50%辛硫磷乳油250ml或40%毒死蜱乳油250ml,对水10倍 稀释,喷洒在25kg~30kg细沙土上,均匀撒施后浇水。 8.3.2 成虫防治 2 小麦抽穗期,田间10复网大于30头或麦行间能看到2~3头成虫时,每666.7m 用4.5%高效氯氰菊酯 40ml~50ml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30g,对水30kg喷雾防治。 8.4 小麦蚜虫 5月中旬,小麦穗部每百茎蚜虫达500头时,应及时防治。选用下列一种药剂对水30kg喷雾: 2 a) 每666.7m 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ml~50ml; 2 b) 每666.7m 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30g; 2 c) 每666.7m 使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g~20g。 9 成熟、收获、贮存 9.1 成熟 应在小麦腊熟后期,籽粒含水量小于20%时开始收获。 9.2 收获 收获时间在6月15日~24日。 9.3 贮存 含水量达到12.5%即可入库贮存。 3

pdf文档 DB11-T 083-2009 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1-T 083-2009 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北京市 第 1 页 DB11-T 083-2009 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北京市 第 2 页 DB11-T 083-2009 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北京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8 02:41:4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