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ICS 65.020.10 B 60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1234—2011 生态旅游区等级评定与划分 The Grade Evaluation of Ecotourism Attraction 2011-04-20 发布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1-06-01 实施 发 布 DB51/T 1231—2011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内容…………………………………………………………………………………………………..2 5 等级评定与划分…………………………………………………………………………………………..5 6 评分细则…………………………………………………………………………………………………..5 I DB51/T 1231—2011 前 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森林旅游服务中心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朝洪 杨晓华 李 梅 熊跃武 王金锡 夏爱萍 廖 韵 胡晓媛 潘 宇 吴志琼 李 霞 宋 戈 刘彦莹 唐 雯 周成勇 II DB51/T 1234—2011 生态旅游区等级评定与划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旅游区的基本内容、等级评定与划分以及评分细则。 本标准适用于森林、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类型的生态旅游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8702-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9664-1996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 GB 16153-1996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LB/T 007-2006 绿色旅游饭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态旅游 ecotourism 一切以自然生态景观与原生态人文资源为主要吸引物,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 动。 3.2 生态旅游资源 ecotourism resources 具有生态景观价值、游憩体验价值和生态保护价值的自然资源和与之共生的原生态人文资源的总 和。 3.3 生态旅游区 ecotourism attraction 以生态旅游为主要旅游方式,强调保护旅游区内自然生态景观和原生态人文资源,并可在此基础上 开展科学考察、环境教育、科普宣传、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等活动的区域。 3 DB51/T 1234—2011 3.4 生态旅游区保护与管理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ecotourism attraction 以生态学为指导,以保护生物学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保护为目标,在生态旅游区进行科 学规划与布局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宜于当地的生态旅游活动的资源保护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维护与 推进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3.5 生态旅游区设施与建设the infra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of ecotourism attraction 生态旅游区内根据规划要求,布设基于生态保护与生态教育且与地域、环境景观相协调的旅游基础 设施、服务设施、生态教育设施和安全保护设施,并开展相应的建设。 3.6 社区发展community development 将生态旅游区相关的社区、居民及其各种生产要素纳入生态旅游经营管理规划,鼓励社区、居民广 泛参与生态旅游经营活动和保护管理,并从中获得良好的收益,实现生态旅游区与社区共同繁荣。 4 4.1 基本内容 生态旅游资源 4 DB51/T 1234—2011 4.2 生态旅游区保护与管理 其中:带☆为必备指标 5 DB51/T 1234—2011 4.3 生态旅游区设施与建设 其中:带☆为必备指标。 6 DB51/T 1234—2011 社区发展 4.4 其中:带☆为必备指标。 5 《生态旅游区等级评定与划分》得分最高为 1000 分,另有加分项最高为 100 分和减分项最高为 100 分。 5.1 合格生态旅游区 总得分≥600分,且必备指标得分≥300分。 5.2 优质生态旅游区 总得分≥750分,且必备指标得分≥350分。 5.3 示范生态旅游区 总得分≥900分,且必备指标得分≥400分。 6 评分细则 具体评分细则见表1“《生态旅游区等级评定与划分》评分细则”,评分细则中带☆号指标为必备 指标,必备指标总分470分。 7 DB51/T 1234—2011 表1 序号 评定项目 1 生态旅游资源 1.1 自然生态资源 1.1.1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1.1.1.6 《生态旅游区等级评定与划分》评分细则 评定指标及说明 分项 次分项 小项 分值 分值 分值 分值 季相景观 值 100 景区内动植物种数 20 ≥1500 种 20 500~1500 种之间 10 ≤500 种 5 20 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20 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10 有省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5 景观观赏性 景观原生性 项分 200 动植物珍稀度 植被多样性 次小 350 生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 大项 10 景观极美、极奇特、对旅游者有极大的吸引力 10 景观很美、很奇特、对旅游者有很大的吸引力 5 景观美、奇特、对旅游者有吸引力 2 植物垂直带谱 20 ≥4 个 20 3个 10 ≤2 个 5 原生植物群落面积 20 ≥80% 20 40%~80%之间 10 ≤40% 5 指春季有野生花卉、秋季有红叶彩林、冬季有冰雪树挂等 10 ≥3 个 10 2个 5 1个 2 指典型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自然灾变遗迹、 1.1.2 地文资源 名山、奇特与象形山石、岛屿、洞穴等地文景观的种类、规模 40 和观赏性 1.1.3 水文资源 ≥5 种,规模大,观赏性强 40 4 种,规模中等,观赏性较强 20 ≤3 种,规模小,观赏性一般 10 指风景河道、漂流河段、湖泊(水库) 、瀑布、泉、冰川等水 文景观的种类、规模和观赏性 40 ≥3 种,规模大,观赏性强 40 2 种,规模中等,观赏性较强 20 8 必备 项目 DB51/T 1234—2011 表1 序号 《生态旅游区等级评定与划分》评分细则(续) 评定项目 评定指标及说明 大项 分项 次分项 小 项 分值 分值 分值 分值 1 种,规模小,观赏性一般 1.1.4 天象与气候资源 1.2 原生态人文资源 1.2.1 非物质文化遗产 1.2.2 次小 项分 值 必备 项目 10 指雪景、雨景、雾凇、朝晖、晚霞、云海、佛光、蜃景等天象 20 的种类和观赏性 ≥5 种,观赏性强 20 4 种,观赏性较强 10 ≤3 种,观赏性一般 5 50 30 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0 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 有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0 民族风情 20 地方特色文化鲜明,对旅游者有极强吸引力 20 地方特色文化较鲜明,对旅游者有吸引力 10 地方特色文化一般,对旅游者吸引力小 5 生态旅游资源利 1.3 1.3.1 1.3.2 1.3.3 100 用条件 环境容量 指景区内日游客容量 30 ≥5000 人 30 2000~5000 人之间 20 ≤2000 人 10 区位优势 可进入性 30 景区处在国际黄金旅游环线上,与周边旅游景区互补性强 30 景区处在省级旅游环线上,与周边旅游景区互补性较强 20 景区处在区域旅游环线上,与周边旅游景区无互补性 10 指距铁路、省(国)道、机场的距离和路面等级等 40 ≤50km,路面等级二级以上 40 50~100km 之间,路面等级三级以上 20 ≥100km,路面等级四级以上 10 生态旅游区保护 2 280 与管理 2.1 保护机制 2.1.1 保护机构 50 ☆ 15 设立保护机构,人员责任落实 15 设立保护机构,人员责任基本落实 10 未设保护机构,配备有专、兼职人员 5 9 DB51/T 1234—2011 表1 序号 2.1.2 2.1.3 2.1.4 2.2 2.2.1 《生态旅游区等级评定与划分》评分细则(续) 评定项目 评定指标及说明 大项 分项 次分项 小 项 分值 分值 保护规划 分值 分值 次小 项分 值 总体规划和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全面系统,执行效果良好 10 有总体规划和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执行效果一般 5 有总体规划和资源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未执行 2 ☆ 15 门票收入中用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费用≥10% 15 门票收入中用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费用在 5%~10%之间 10 门票收入中用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费用≤5% 5 防灾减灾 ☆ 10 有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措施完善,未出现灾害事故 10 有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措施完善,未出现重大灾害事故 5 有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措施较完善,灾害发生后能及时处理 2 环境保护 项目 ☆ 10 保护经费 必备 60 环境监测与评价 ☆ 20 有环境监测与评价方案和专门的监测人员,根据监测结果能提 20 出有效保护措施 以上指标,有 1 项未达到 2.2.2 10 环境安全 5 建立了安全隐患报告制度,对隐患处置有具体的工作方案,能 5 定期做检查 以上指标,有 1 项未达到 2.2

pdf文档 DB51-T 1234-2011 生态旅游区等级评定与划分 四川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1-T 1234-2011 生态旅游区等级评定与划分 四川省 第 1 页 DB51-T 1234-2011 生态旅游区等级评定与划分 四川省 第 2 页 DB51-T 1234-2011 生态旅游区等级评定与划分 四川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8 02:01:5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