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35 DB46 海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6/ T 274—2014 中粒种咖啡栽培技术规程 2014 - 02 - 13 发布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 03 - 01 实施 发 布 DB46/ T 274—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海南省农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燕、董云萍、林兴军、闫林、王晓阳、黄丽芳、陈鹏。 I DB46/ T 274—2014 中粒种咖啡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粒种咖啡(Coffea canephora Pierre ex Froehner)园地选择与规划设计、开垦 与定植、土壤管理、水分管理、施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粒种咖啡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59 咖啡 种苗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5023 无公害食品 热带水果产地环境条件 3 园地选择与规划设计 3.1 园地选择 3.1.1 立地条件 选择海拔高度800 m以下、排灌条件良好的平地、台地、缓坡地或丘陵地。 3.1.2 土壤条件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土壤pH5.5~pH6.8、地下水位1 m以下的壤土或沙壤土。 3.1.3 环境条件 选择常风较小、年降雨量1000 mm以上地块。土壤、灌溉水和空气质量应符合NY 5023的规定。 3.2 园地规划设计 3.2.1 小区 2 2 小区面积3 hm ~4 hm ,长方形或正方形。 3.2.2 道路系统 道路系统由主干道、支道和田间小道组成。其中主干道宽3 m~4 m,与园外道路相连;支道宽2 m~ 2.5 m,与主干道相连;田间小道宽1 m,与支道相连。 1 DB46/T 274—2014 3.2.3 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由环园大沟、园内纵沟和垄沟或梯田内侧小沟组成。环园大沟设在园地和防风林之间,距 离防风林2 m,沟宽80 cm、深60 cm~80 cm。园内每隔30 m~40 m开一条垂直于垄面或梯田面纵沟,沟 宽40 cm、深30 m~40 cm。垄沟或梯田内侧小沟与纵沟相连。 3.2.4 灌溉系统 宜设置喷灌或滴灌系统。 3.2.5 水肥池 每2 hm2~3 hm2建造1个水肥池,水肥池容积10 m3~18 m3。 3.2.6 防风林 结合小区、道路、排灌系统设置防风林,林带宽4 m~6 m。防风林可种植木麻黄、母生、竹柏等 抗风能力强的树种,株行距为1×1.5 m,距离咖啡园4 m~5 m。 4 开垦与定植 4.1 园地开垦 4.1.1 整地 将园地杂草、灌木、石头等杂物清理干净。平地或坡度5°以下平缓地充分犁翻土壤后平整土地,犁 翻深度为30 cm~40 cm;坡度5°以上坡地修筑等高梯田,梯田面宽2 m~3 m,梯面内倾3°~5°。 4.1.2 植穴准备 定植前开挖植穴,面宽×深度×底宽为60 cm×50 cm×40 cm。定植前15 d回土,先将表土回至穴的1/3 处,后将5 kg~10 kg腐熟有机肥、0.25 kg~0.5 kg钙镁磷肥与底土充分混匀回穴。回穴后植穴位置应稍 高于地面。 4.1.3 种植荫蔽树 定植前3个月,在咖啡行间种植1行山毛豆或木豆等临时荫蔽树,株距50 cm;在咖啡行间种植台湾 相思、银合欢、椰子、槟榔等永久荫蔽树,槟榔株行距为2.5×5 m,其他树种株行距为7.5×12.5 m。 4.2 定植 4.2.1 品种选择 选择热研1号、热研2号等高产无性系品种。 4.2.2 种苗质量 应符合NY/T 359的要求。 4.2.3 定植时期 除冬季外,其他季节均可定植,以春季定植为宜。定植时间宜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 2 DB46/ T 274—2014 4.2.4 定植密度 平地或坡度5°以下平缓地,株行距2.5×2.5 m;坡度5°以上坡地,株距2.5 m,行距视梯田面宽而定。 每公顷定植1300~2000株。 4.2.5 定植方法 在植穴中心位置挖一个稍大于袋装苗土团的小穴,拆除营养袋,将苗置于植穴内,土团表面与地面 平齐,分层回土并压实,保持土团不松散,回土至土团以上2 cm处。植后应淋足定根水,用椰糠、秸秆 等材料覆盖树盘。 5 土壤管理 5.1 除草 定植后6个月内宜采用人工除草,每月1~2次。定植6个月后可采用机械或化学除草,使用除草剂时 切勿喷到咖啡树体。 5.2 覆盖 树盘、树盘及株间带状周年覆盖椰糠、秸秆、绿肥等材料,厚度10 cm左右。 6 水分管理 6.1 灌溉 花期、果实发育期及成熟期应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灌溉方式宜选用浇灌、喷灌、滴灌等方式, 避免漫灌。 6.2 排水 雨季应及时排除园内积水。 7 施肥管理 7.1 肥料种类 允许使用的有机肥和化肥应符合NY/T 394的要求。 7.2 施肥量及方法 7.2.1 幼龄树施肥 幼龄树施肥应掌握勤施薄施的原则。定植后2年内,每月施1次稀释5倍的水肥,水肥中可加入占其 质量1%的尿素或复合肥(15-15-15),单株每次施用水肥2 kg~3 kg。沿树冠外围挖半圆形浅沟淋施, 施后盖土。有条件的可采用水肥一体化设施进行施肥。 7.2.2 结果树施肥 3 DB46/T 274—2014 每年3~5月单株混施有机肥5 kg~10 kg、钙镁磷肥100 g~150 g和尿素150 g~200 g,沿穴位外缘在 行间或株间挖深30 cm、宽20 cm的沟施入,施后盖土。6~8月、9~11月单株施尿素和氯化钾各80 g~ 120 g,沿树冠外围挖半圆形浅沟撒施,施后盖土。12~翌年2月叶面喷施0.5%尿素水溶液、0.2%~0.3% 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各1次。有条件的可采用水肥一体化设施进行施肥。 8 整形修剪 8.1 打顶及修剪 定植后植株长至1.5 m时,打顶20 cm~30 cm,打顶后选留顶端1条生长健壮的直生枝作为延续主干, 翌年4~5月再次打顶,控制树体高度在1.8 m左右,及时剪除其余直生枝,一级分枝上每节保留粗壮二 级分枝1~2条,要求二级分枝分布均匀。 8.2 截干更新 8.2.1 截干时期与对象 宜在4~5月对树势衰弱、产量明显下降的咖啡园进行截干更新。 8.2.2 截干方法 在主干离地20 cm~30 cm处截干,要求截口平滑、倾斜45°,用枝叶覆盖截口。 8.2.3 截干后管理 离树桩1.2 m处向外挖深30 cm、宽20 cm半圆形沟,每株施有机肥5 kg~10 kg,6个月内每月施水肥 1次。遇干旱天气及时灌溉。树桩萌芽后,及时去除截口上的覆盖物。选留树桩上萌生的分布均匀、生 长粗壮的直生枝2~3条作为新主干,及时抹除树桩上多余新芽及直生枝。新主干打顶及修剪按8.1方法 进行,其他后期管理按结果树管理。 8.3 芽接换种 8.3.1 芽接换种时期 采用实生苗定植的低产植株应芽接高产无性系品种。宜在3~5月芽接换种,雨天不宜芽接。 8.3.2 砧桩准备 按8.2方法进行准备。 8.3.3 芽片准备 以热研1号、热研2号等高产无性系品种咖啡母树上绿色未木质化且粗壮、节间短、芽点饱满的直生 枝为芽条。将芽条剪成3 cm~4 cm茎段,剪口上端离芽点1 cm,剪口下端离芽点2 cm~3 cm,削平剪口, 将茎段纵向剖开分成两个芽片,削平剖面,芽片下端削成45°斜面。 8.3.4 芽接方法 以树桩上选留的直径为0.8 cm~1.6 cm、且充分木质化的直生枝为砧木。在离萌生部位5 cm~10 cm 处开芽接口,插入芽片,对齐砧木与芽片形成层,用白色塑料绑带自下而上覆瓦状绑紧,在绑带下端砧 木上涂抹辛硫磷等杀虫剂。 4 DB46/ T 274—2014 8.3.5 芽接后管理 芽接30 d~40 d后解绑。对芽片新鲜呈绿色的即可截顶,第一次截顶时砧木上保留1对分枝,待芽片 上萌芽至3 cm~5 cm长时,从芽接口上端以上2 cm~3 cm处剪除砧木。除芽片上的芽外,应及时将其余 萌芽全部抹除。由芽片上形成的新主干打顶及修剪按8.1方法进行,其他管理按结果树管理。芽接不成 活的应及时补接。 9 病虫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改善园区生态环境,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综合应用各 种防治措施,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化学防治按照GB 4285和GB/T 8321中 有关规定执行。 9.2 主要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细菌性叶斑病,防治方法参照附录A。 9.3 主要害虫防治 主要害虫有黑(枝)小蠹、绿蚧、根粉蚧,防治方法参照附录A。 10 采收 10.1 采收时期 12月中旬~翌年4月下旬。 10.2 采收标准 当咖啡果实表皮由绿色变为红色时即可采收。 10.3 采收方法 分批人工采收红熟果实,勿损伤枝条、叶片、花芽和未成熟果实。 5 DB46/T 274—2014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中粒种咖啡主要病害、害虫防治 表A.1规定了中粒种咖啡主要病害、害虫防治。 表A.1 中粒种咖啡主要病害、害虫防治 名称 为害部位 防治时期 防治方法 推荐使用药剂及浓度 0.5% ~ 1.0% 波 尔 多 液 , 或 采摘患病叶片集中填埋,病害流 3~5 月、 炭疽病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 叶片、果实 行期每隔 7 d~10 d 喷药 1 次, 9~11 月 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 连续喷药 2~3 次。 病 粉剂 500 倍液。 害 15%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 细菌性 11 月 中 旬 ~ 叶片、果实 采摘患病叶片集中填埋,病害流 500 倍液,或 77%可杀得可湿 翌年 3 月 叶斑病 行期每隔 2 周喷药 1 次。 性粉剂 500~800 倍液。 1~3 月,成虫越冬期,全园清除 黑(枝)小 2.5%溴氰菊酯乳油 1000 倍 虫枝、枯枝,并集中处理。3~7 液,或 48%毒死蜱乳油 1000 月田间枯枝随时出现随时修剪、 倍液。 处理,并在 12:00~14:00 喷药防 3~7 月、11~ 结果枝 蠹 翌年 3 月 治。 害 25% 噻 嗪 酮 可 湿 性 粉 剂 虫 叶片、 嫩 绿蚧 为害高峰期每隔 7 d~1
DB46-T 274-2014 中粒种咖啡栽培技术规程 海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3:48:3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