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7.060 B22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6/ T 883—2015 水稻品种抗稻曲病鉴定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n identification for rice varieties against false smut 文稿版次选择 2015 - 12 - 21 发布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 03 - 15 实施 发 布 DB36/ T 883—2015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鉴定方法 .......................................................................... 1 5 水稻品种抗稻曲病鉴定分级及评价标准 ................................................ 2 6 鉴定结果有效性判断 ................................................................ 2 7 对提供鉴定品种的要求 .............................................................. 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PS 培养基的制作与稻曲病菌培养 ................................... 4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稻曲病菌悬浮液的制备 ............................................ 5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水稻品种生育期记载表 ............................................ 6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水稻品种抗稻曲病鉴定调查记载表 .................................. 7 I DB36/ T 883—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瑞荣,黄蓉,胡建坤,李湘民、华菊玲,杨迎青,兰波,宋建辉。 II DB36/ T 883—2015 水稻品种抗稻曲病鉴定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品种抗稻曲病鉴定和抗性评价方法的术语、定义、鉴定方法、抗性评价分级标准 及鉴定结果有效性判断。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品种田间抗稻曲病鉴定和水稻种质资源抗稻曲病筛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自然诱发(natural induce) 在适宜病害发生的环境和病原物存在的条件下,病原物借自然因素直接或间接传播到寄主植株或器 官上,使其发病。 3.2 人工接种(artificial inoculation) 采取人工方法将病原物直接或间接接种到寄主植株或器官上,使其发病,如喷雾法、涂抹法、注射法、 针刺法等。 3.3 抗病性鉴定(identification of disease resistance) 通过自然诱发或人工接种等方法,将病原物直接或间接接种到寄主植株或器官上,使其发病,并依 据相关的抗性评价标准,评定品种的抗病性。 4 4.1 鉴定方法 鉴定病圃选择 鉴定病圃选择在稻曲病常发、重发的山区,选择土壤肥沃,肥力均匀、排灌方便的老病田块。 4.2 播种育苗 1 DB36/ T 883—2015 供试品种(含对照品种),作一季稻种植,播种时间在每年的5月中、下旬,作双季稻种植,播种 时间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依照品种生育期分批播种,每品种用种量50g,条播。品种之间播种间隔行 距10cm。适龄移栽。 4.3 秧苗移栽 一季稻为6 月中、下旬,双季稻为7月中下旬,分小区移栽,每品种栽60丛(10行,每行6丛),株 行距为17cm×21cm,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参鉴品种四周设保护行,按高产栽培方式进行田间管理。 4.4 病圃管理 按高产栽培方式进行水稻田间管理,只治虫,不防病。 4.5 接种 在自然诱发的基础上,为确保菌源量充足,用PS 培养液培养病菌分生孢子和菌丝,PS 培养基的制 作与稻曲病菌培养见附录A。当鉴定品种中某个品种率先进入孕穗末期(幼穗分化7~8期)进行第1 次 喷雾接种,第2次在50%品种的10%稻株抽穗时进行,接种于16:00~18:00 进行。接种菌液为菌丝片段 与薄壁分生孢子含4%马铃薯汁的混合液,稻曲病菌悬浮液的制备见附录B。用喷雾器喷雾接种。喷雾时 要求整个穗部能见到菌悬液。 4.6 调查 于第2次接种后30d(水稻腊熟期至黄熟期)进行各品种病情严重度调查。调查样本数为每个小区内 的各品种全部稻丛,记载小区内各品种的稻丛数、总穗数、病丛数、病穗数,计算病丛率、病穗率。并 将品种生育期记入附录C、品种抗性鉴定结果记入附录D。 病丛率(%)=(病丛数/调查总丛数)×100 病穗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 ×100 5 水稻品种抗稻曲病鉴定分级及评价标准 水稻品种抗稻曲病依据病穗率和病丛率,将抗性分成6级,具体分级标准如表1。 表1 6 病情级别 病穗率(%) 病丛率(%) 抗性表型 0级 X =0 X=0 高抗(HR) 1级 0<X<0.5 0<X<5 抗(R) 3级 0.5≤X<1 5≤X<15 中抗(MR) 5级 1≤ X<5 15≤ X<25 中感(MS) 7级 5≤X<10 25≤X<50 感(S) 9级 X≥10 X≥50 高感(HS) 鉴定结果有效性判断 2 水稻品种抗稻曲病鉴定分级及抗性评价标准 DB36/ T 883—2015 以病圃中设立的“红莲优6号”、“两优036”或其他感稻曲病对照品种的平均病级≥7 级,判定病 圃鉴定结果为有效。品种的抗性评价,以其病穗率、病丛率两者对应的病级中任一最高的病级作为抗性 判定标准。 7 对提供鉴定品种的要求 提供鉴定的种子质量应符合GB/T 4404.1,并告知参鉴各品种的生育期。供鉴定的每个品种的种子 量不少于75g。 A B (规范性附录) C D PS 培养基的制作与稻曲病菌培养 3 DB36/ T 883—2015 E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PS 培养基的制作与稻曲病菌培养 A.1 培养基的制作 A.1.1 培养基的成分 马铃薯200g,蔗糖20g,水1000mL。 A.1.2 制备方法 先将新鲜无病的马铃薯洗净,去皮后,称200g,切成小薄片,加水1000mL,煮沸20min后过滤,其 滤汁为马铃薯煮汁。然后加入蔗糖20g,摇匀,后补足水至1000mL,分装,在121℃下灭菌30min,备用。 A.2 稻曲病菌分生孢子培养条件 将稻曲病菌菌丝,接种于装有灭菌的PS 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在水平摇床上26℃黑暗条件下130r/min 恒温振荡培养7d,即可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 4 DB36/ T 883—2015 F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稻曲病菌悬浮液的制备 B.1 过滤菌丝 在PS 培养基培养7d 含有大量稻曲病菌分生孢子和菌丝,用双层灭菌纱布过滤,将菌丝用高速组织 捣碎机(10000r/min~12000r/min;3min~5min)捣碎成小片段备用。 B.2 离心 过滤后的菌液,离心(3500 r/min,5min),弃上清液。 B.3 分生孢子量检测与菌悬浮液的制备 分生孢子菌液用3%~4%的马铃薯煮汁稀释,用血球计算板计数,使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浓度调至含 5 4×10 个孢子/ml,将捣碎的菌丝片段加入混匀即为接种菌悬浮液。 5 DB36/ T 883—2015 G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水稻品种生育期记载表 水稻品种生育期记载表见表C.1。 表 C.1 水稻品种生育期记载表 品种 播种期 移栽期 秧 龄 孕穗期 始穗期 齐穗期 成熟期 全生育期 编号 (1) (2) (3) (4) (5) (6) (7) (8) 注:(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2)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3)秧 龄:播种次日至移栽日的天数。(4)孕穗期:50%植株的剑叶全部露出下一叶叶枕的日期,以月/ 日表示。(5)始穗期: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6)齐穗期:8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 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7)成熟期:籼稻85%以上、粳稻95%以上实粒黄熟的日期,以月/日表示。(8)全 生育期:自播种次日至成熟之日的天数。 6 DB36/ T 883—2015 HD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水稻品种抗稻曲病鉴定调查记载表 水稻品种抗稻曲病鉴定调查记载表见表D.1。 表 D.1 水稻品种抗稻曲病鉴定调查记载表 (调查地点: 品种编号 重复 总丛数 病丛数 病丛率(%) 总穗数 时间: 病穗数 记载人: ) 病穗率(%)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DB36-T 883-2015 水稻品种抗稻曲病鉴定技术规范 江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7:32:3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