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05 备案号:49427-2016 内 蒙 DB15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968—2016 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筛选方法 2016 - 03 - 15 发布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 06 - 15 实施 发 布 DB15/T 968—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农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归口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聚林、于晓芳、王振、王志刚、闹干朝鲁、胡树平、孙继颖、谢岷、苏治军、 青格尔。 I DB15/T 968—2016 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筛选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的筛选过程。 本标准适用于在4 ℃~15 ℃条件下玉米秸秆降解微生物的筛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纤维素酶 cellulases 在各种酶组分的协同作用下,能降解纤维素,使之变成纤维寡糖、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的酶。 3.2 纤维素酶活性 cellulase activity 1 min 释放 1 μ mol 葡萄糖所需酶量为一个单位(U/mL 或 U/g)。 3.3 滤纸酶活性 filter paper activity 1 g固体酶或1mL液体酶,在温度50 ℃±0.1 ℃,在指定pH条件下(酸性纤维素酶pH 4.8,中性纤 维素酶pH 6.0),水解滤纸底物1 h,产生出相当于1 mg葡萄糖的还原糖量,为1个酶活单位,以U/g或 U/mL表示。 3.4 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 endoglucanases 1 g固体酶或mL液体酶,在温度50 ℃±0.1 ℃,在指定pH条件下(酸性纤维素酶pH 4.8,中性纤维 素酶pH 6.0),水解羧甲基纤维素钠底物1 h,产生出相当于1 mg葡萄糖的还原糖量,为1个酶活单位, 以U/g或U/mL表示。 3.5 外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 cellobiohydrolases 1 DB15/ T 968—2016 1 g固体酶或1 mL液体酶,在温度50 ℃±0.1 ℃,在指定pH条件下(酸性纤维素酶pH 4.8,中性纤 维素酶pH 6.0),水解脱脂棉底物1 h,产生出相当于1 mg葡萄糖的还原糖量,为1个酶活单位,以U/g 或U/mL表示。 3.6 β-葡萄糖苷酶活性 β-glucosidase 1 g固体酶或mL液体酶,在温度50 ℃±0.1 ℃,在指定pH条件下(酸性纤维素酶pH 4.8,中性纤维 素酶pH 6.0),水解水杨苷底物1 h,产生出相当于1 mg葡萄糖的还原糖量,为1个酶活单位,以U/g或 U/mL表示。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合本文件。 FPA:滤纸酶活性 (Filter paper activity)。 Cx:内切-β -1,4-葡聚糖酶活性 (Endoglucanases)。 C1:外切-β -1,4-葡聚糖酶活性 (Cellobiohydrolases)。 CB:β -葡萄糖苷酶活性 (β -glucosidase)。 5 筛选程序 5.1 菌源样品的采集 选择寒冷地区,采集富含纤维素的土壤或牛羊粪样品,每个样品采集量约 1 kg。 5.2 富集培养 将 10 %菌源样品接种到富集培养基之一中(见附录 A)进行富集培养;培养 15 d~20 d 至富集培 养基颜色变深、滤纸条或玉米秸秆溃烂,取培养液,按 5 %~10 %接种量接种到新鲜的富集培养基中继 续富集培养,如此转接富集培养 4 次~5 次。 5.3 继代培养 取富集培养后的培养液,按 5 %~10 %接种量接种到放置有滤纸条的继代培养基中(见附录 A),在 25 ℃条件下,继代培养至滤纸条黄化断裂时,记录断裂时间,并吸取断裂处培养液,转接至新的继代 培养基中,如此连续重复继代培养 5 次。 5.4 低温驯化培养 在 25 ℃条件下,继代培养至滤纸条黄化断裂时间恒定时,按每传一代降低 1 ℃的温度梯度进行低 温驯化,驯化培养温度至 4 ℃时停止。在驯化过程中选择滤纸分解情况好的培养物。 5.5 产酶培养 按 5 %~10 %接种量吸取低温驯化后的培养液,接种到产酶培养基中,在 10 ℃条件下培养 12 d, 每隔 24 h 测定纤维素酶活性。 5.6 玉米秸秆降解培养 2 DB15/T 968—2016 按 5 %~10 %接种量吸取低温驯化后的培养液,接种到玉米秸秆降解培养基中,在 10 ℃条件下培 养 15 d 后,测定秸秆降解率。 5.7 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初筛 通过产酶试验选择保留滤纸酶活性高于 0.5(U/g 或 U/mL)和内切-β -1,4-葡聚糖酶活性、外切 -β -1,4-葡聚糖酶活性、β -葡萄糖苷酶活性高于 1.0(U/g 或 U/mL)的菌系,淘汰酶活性较低的菌系。 (酶活性测定方法见附录 B) 6 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菌系筛选指标 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微生物筛选指标见表1。 表 1 玉米秸秆降解微生物筛选指标 项目 数值范围 滤纸酶活性 ≥0.5 (U/g 或 U/mL) 内切-β -1,4-葡聚糖酶活性 ≥1.0 (U/g 或 U/mL) 外切-β -1,4-葡聚糖酶活性 ≥1.0 (U/g 或 U/mL) β -葡萄糖苷酶活性 ≥1.0 (U/g 或 U/mL) 秸秆降解率 ≥20 % (%) 注:以上项目均为最高酶活性和降解率 3 DB15/ T 968—2016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筛选复合细菌系的试验材料 A.1 仪器设备 恒温培养箱、恒温摇床、超净工作台、酸度计(精确值 0.01) 、高压蒸汽灭菌锅、电子天平(精确 值 0.001 g)、恒温干燥箱、离心机、磁力搅拌器(附加热功能)、恒温水浴锅、分光光度计、移液器(精 度为 1 μ L) A.2 试剂和材料 本标准使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水均为符合 GB/T 6682 中规定的二级水。 无离子水、无菌水、蒸馏水、滤纸条、酒石酸钾钠(C4H4KNaO6·4H2O)、苯酚、亚硫酸钠 氢氧化钠溶液(200 g/L):称取氢氧化钠 20.0 g,加 100 mL 水溶解。 柠檬酸溶液(0.1 mol/L):称取柠檬酸(C6H8O7·H2O) 2.10 g,加水溶解定容至 100 mL。 柠檬酸钠溶液(0.1 mol/L):称取柠檬酸钠(Na3C6H5O7·2H2O) 2.94 g,加水溶解定容至 100 mL。 pH 值 4.8,0.l mol/L 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0.l mol/L 的柠檬酸 40 mL 与 0.l mol/L 的柠檬 酸三钠 60.0 mL 混合。 DNS 试剂:称取 3,5-二硝基水杨酸 3.15 g,加水 500 mL 搅拌溶解,水浴至 45 ℃,然后逐步加入 氢氧化钠溶液 100 mL,同时不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再逐步加入酒石酸钾钠 91.0 g、苯酚 2.50 g 和亚硫酸钠 2.50 g,搅拌至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定容至 1000 mL。过滤,取滤液贮存于棕色瓶中,避 光保存。室温下存放 7 d 后可以使用,有效期为 6 个月。 注:处理酸碱和配制 DNS 试剂时,应在通风橱或通风良好的房间进行,戴上保护眼镜和乳胶手套,一旦皮肤或眼睛 接触了上述物质,及时用大量的水冲洗。 葡萄糖标准溶液(1 mg/ mL):精确称取 105 ℃烘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分析纯)1.000 g,用蒸馏水 溶解后,定容至 1000 mL 容量瓶中备用。 Whatman 1 号滤纸条:称取 50 mg±0.1 mg(1.0 cm×6.0 cm)滤纸备用。 脱脂棉:称取 50 mg±0.1 mg 脱脂棉备用。 1 %羧甲基纤维素钠底物溶液:1 g 羧甲基纤维素钠加热溶于 100 mL pH 值 4.8,0.l mol/L 的柠檬 酸-柠檬酸钠缓冲液中。 0.5 %水杨苷溶液:0.5 g 水杨苷加热溶于 100 mL pH 值 4.8,0.l mol/L 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 液中。 A.3 培养基 A.3.1 富集培养基 A.3.1.1 富集培养基1 硫酸铵 2.0 g/L。 磷酸氢二钾 1.0 g/L。 4 DB15/T 968—2016 七水硫酸镁 0.05 g/L。 碳酸钙 2.0 g/L。 氯化钠 0.2 g/L。 滤纸条 1 cm×10 cm。 玉米秸秆 5 g/L(1 cm~2 cm 茎秆)。 无菌水 1 L。 A.3.1.2 富集培养基2 蛋白胨 5 g/L。 酵母提取粉 1 g/L。 氯化钠 5 g/L。 玉米秸秆 5 g/L(1 cm~2 cm 茎秆)。 滤纸条 1 cm×10 cm。 无菌水 1 L。 A.3.2 继代培养基 硫酸铵 2.0 g/L。 磷酸氢二钾 1.0 g/L。 七水硫酸镁 0.0 5g/L。 碳酸钙 2.0 g/L。 氯化钠 0.2 g/L。 玉米秸秆 5 g/L(1 cm~2 cm 茎秆)。 无菌水 1 L。 A.3.3 产酶培养基 蛋白胨 0.5 g/L。 硫酸铵 2.0 g/L。 磷酸氢二钾 1.0 g/L。 尿素 0.6 g/L。 七水硫酸镁 0.05 g/L。 七水硫酸锰 0.016 g/L。 七水硫酸锌 0.017 g/L。 氯化钙 0.02 g/L。 氯化钠 0.2 g/L。 无菌水 1 L。 A.3.4 玉米秸秆降解培养基 玉米秸秆 50 g/L(1 cm~2 cm 茎秆)。 硫酸铵 15 g/L。 尿素 3 g/L。 蛋白胨 3 g/L。 氯化钙 0.1 g/L。 七水硫酸镁 5 g/L。 5 DB15/ T 968—2016 磷酸氢二钾 1 g/L。 氯化钠 0.1 g/L。 七水硫酸铁 0.05 g/L。 七水硫酸锰 0.016 g/L。 七水硫酸锌 0.014 g/L。 氯化钴 0.02 g/L。 无菌水 1 L。 6 DB15/T 968—2016 B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复合菌系降解效果测定方法 B.1 复合菌系纤维素酶活性测定 B.1.1 样品的制备 B.1.1.1 液体样品 取 2 mL~5 mL 液体样品,于 4 ℃、6000 rpm/min 离心 10 min,上清液即为粗酶液。 B.1.1.2 固体样品 称取
DB15-T 968-2016 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筛选方法 内蒙古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5:43:0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