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31 备案号:51625-2017 海 DB46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6/T 407—2016 代替 DB46/T 67-2006 芒果生产技术规程 2016-10-08 发布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12-08 实施 发 布 DB46/T 407—2016 前 言 本标准是对 DB46/T 67-2006《芒果生产技术规程》的修订。 本标准与 DB46/T 67-2006 相比,主要有如下变化: ——本标准的结构、技术要素及表述规则按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 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修改; ——对范围进行部分调整和修改; ——删除增加了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 ——删除了术语和定义; ——将“品种规划”改成“品种选择”,对内容进行部分修改,并单独列章节; ——将“果园规划”改成“园地规划” 并对“园地选择”与“园地规划”的内容作了部分修改; ——增加了“园地开垦”,并与“定植”,且对相应的内容作了部分修改; ——将“植后管理”改成“土肥水管理”,并将相应的内容归类,且作部分修改; ——调整了“病虫害防治”章节的位置,对农业防治内容进行了修改,增加了“12.3 化学防治”, 并对化学防治内容进行了部分修改; ——将“产期调节”改成“产期调节催花”,并对部分内容作了修改; ——将“保花保果”改成“花果管理”,并对内容作了相应修改; ——将“收获”改成“采收”,并对部分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与修改。 ——删除了附录 A、附录 B 内容,修改附录 C 为附录 A。 本标准由海南省技术监督局提出修订。 本标准修订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华敏、何凡、何舒、郭利军、王绥通、范鸿雁。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46/T 67-2006。 I DB46/T 407—2016 芒果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芒果(Mangifera indica L.)园地选择、规划、土壤管理、施肥、修剪和病虫害防 治等系列生产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海南芒果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 590 芒果 嫁接苗 NY 5026 无公害食品 芒果产地环境条件 NY/T 5025 无公害食品 芒果生产技术规程 3 品种选择 宜选择海南省技术监督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适应性强、市场反映较好的优 质高产品种:台农1号、金煌、贵妃、红玉、白象牙等。 4 园地选择 园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 5026的规定。 5 园地规划 5.1 小区 按同一小区的坡向、土质和肥力相对一致的原则,将全园分为若干小区,每小区面积2 ha~3 ha。 5.2 道路系统 根据果园的地形、地势以及面积,分别设立主干道、支道和小型农机作业道。主干道宽4 m~5 m, 支道宽3 m~4 m,小型农机作业道宽2 m~3 m。 5.3 排灌系统 果园周边、园内道路两旁应挖排灌沟,园内各级排灌沟相互连通,并与园外排灌沟相连接。 5.4 防护林 1 DB46/T 407—2016 园区应设置防护林带。按实际情况,结合园区规划和道路建设,在园区周边种植抗风力较强的小叶 桉类、木麻黄和马占相思等树种防风。主林带设在迎风面,与主风垂直,品字行种植,种6~7行;副林 带沿园区道路、排灌沟边沿种植,种1~2行。种植密度为2 m×1 m。园内林沿距芒果树5 m~6 m,中间 挖隔离沟,沟的宽度和深度各为80 cm~100 cm。 6 园地开垦与定植 6.1 开垦 5度~10度的缓坡地宜修筑宽2 m、反倾斜8度~10度的环山行;大于10度的坡地宜修筑宽2 m、反倾斜 10度以上的环山行。 6.2 种植密度与植穴准备 6.2.1 种植密度 采用宽行窄株定植,3 m~4 m×5 m(每亩44株~33株),因品种,土壤肥力和管理技术不同而异, 可收果若干年后疏伐成5 m×6 m(每亩22株)。 6.2.2 植穴准备 定植前2个月,挖面宽80 cm,深70 cm,底宽60 cm的穴植。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回土时将杂草或 绿肥放底层,撒0.5 kg石灰,再填入20 cm厚的表土,加入腐熟有机肥20 kg~30 kg,磷肥1 kg,充分混 匀后填土,筑成高出地面20 cm~30 cm的土墩,并在中间标上标记。 6.3 种苗要求 种苗质量应符合NY 590的要求。定植前2 d~3 d袋苗应停止浇水。 6.4 6.4.1 定植 定植时间 提倡早春抗旱定植,在有灌水条件的地方,以清明前后定植为好;无灌水条件者,适宜在雨季(6 月~9月)定植。 6.4.2 定植方法 定植时,在植穴中(即标签下)挖一小穴,除去袋苗的塑料袋,将苗木放入小穴内,接口朝向东北 (或向着常风大的方向),回土盖过土团1 cm~2 cm,并从外向土团施压力,压紧土壤,在整个定植过 程不得弄散(或弄损)土团。最后,在植株周围修成直径80 cm~100 cm,埂高10 cm的树盘,内盖上5 cm 厚的干草,并淋透定根水。 7 土肥水管理 7.1 7.1.1 土壤管理 间作 2 DB46/T 407—2016 幼龄芒果园行间可间作蕃薯、花生、豆类、蔬菜、瓜类、菠萝等短期作物,也可间作矮杆绿肥(如 柱花草等)。但间作的作物需种在离芒果树1 m以外,不允许藤蔓绕缠芒果树,也不能间作高杆作物和 耗肥力强的作物如木薯、甘蔗、香茅等。 7.1.2 覆盖 芒果园周年根圈盖草,保持干草厚5 cm以上。盖草的材料不能接触苗茎(树干),也不能用树枝、 大芒茎干、茅根、水竹草等作盖草材料。 7.1.3 中耕除草 每1~2个月除草一次,保持根圈(或种植带)无杂草,果园无高草、恶草;暴风雨后或土壤出现板 结时,应进行松土,雨季结束后在11~12月份进行松土保墒。 7.1.4 扩穴、改土 在每年杂草生长旺季,进行一次深翻扩穴,第一年植穴外对称开两条长80 cm,宽深各40 cm的施肥 沟,沟内压满杂草,另加优质粪肥或农家肥10 kg~15 kg,磷肥0.5 kg~1 kg,石灰0.5 kg~1 kg,施肥 后盖土,第二年在另外两侧深翻压青,第三年再换方向,施肥沟可适当加长,这样经过多年深翻整个植 穴周围的土壤就被深翻过一遍,有利于土壤改良,对较瘦瘠、板结或石砾较多的土壤效果更大。 7.2 7.2.1 施肥管理 施肥原则 宜多施有机肥和生物肥,少施化肥,化肥应与有机肥或生物肥配合使用。推荐的肥料种类和使用方 法见NY/T 5025。 7.2.2 幼树施肥 幼树施肥以促进枝叶生长,迅速扩大树冠为目的,因此宜勤施薄施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配合磷 钾肥,在生长季节每2个月施一次肥(或每次捎施一次肥)。 定植当年第一次新梢老熟后开始施肥,以后每2个月施一次肥,每次施水肥(粪水或沤制水肥)3 kg~5 kg,或施尿素20 g/株,雨季干施,旱季水施。第二年于根圈挖环沟施肥三次,分别于5月份、7月份和9 月份每次每株施水肥8 kg~10 kg或三元复合肥100 g~150 g。第三年于5月份、9月份每株每次施三元复 合肥250 g~300 g。 7.2.3 结果树施肥 7.2.3.1 促花肥 每年10月下旬(或花芽分化前)施氮钾肥,每株施配方专用肥(氮磷钾10:6:11)或三元复合肥500 g~1000 g,加钾肥200 g~300 g。 7.2.3.2 谢花肥 末花期至谢花期每株施水肥20 kg~40 kg,或尿素100 g~200 g,结合喷药可加入0.5%的尿素, 0.2%~0.3%的硼酸和0.2%~0.3%磷酸二氢钾,以促进坐果。 7.2.3.3 壮果肥 3 DB46/T 407—2016 当果实横径达2 cm~3 cm时,每株施配方专用肥,或三元复合肥200 g~300 g,并结合喷药或独喷 0.2%~0.3%磷肥二氢钾或其他保果剂(如爱多收等)2~3次,促进果实发育。 7.2.3.4 采后肥 采果后每株施水肥40 kg~60 kg或配方专用肥或尿素300 g~500 g(氮磷钾10:6:11),此次肥也叫 促梢肥,起恢复树势,促进抽捎作用。如果当年结果多,叶色暗淡,在采果前需喷0.5%的尿素液作根外 追肥。修剪后重施有机肥,每株施优质粪肥或农家肥20 kg(或饼肥2 kg),加三元复合肥300 g~500 g, 并结合压青(详见7.1.4)。 7.3 水分管理 7.3.1 7.3.2 7.3.3 7.3.4 7.3.5 8 植后遇旱,每 5 d~7 d 灌水一次,以保持树盘土壤湿润为宜。 秋梢期遇旱,每 10 d~15 d 灌水一次。 花芽分化期不宜灌水,雨水过多或土壤湿度过大,宜断根控水。 在花序发育期和开花结果期遇旱,每 10 d~15 d 灌水一次。 采果前 15 d~20 d 应停止灌水。 整形修剪 8.1 幼树整形 8.1.1 定干 定干高度约40 cm,在幼树苗高60 cm~70 cm仍未分枝时截顶,促进主干在40 cm~50 cm处抽生分枝。 8.1.2 培养主枝与副主枝 主干抽生分枝后,在40 cm~50 cm处截顶并选留3条或4条生势均匀、位置适宜的分枝(一级枝)作 主枝,主枝与主干的夹角为50~70度,角度太小时,可通过牵枝、拉枝、吊枝等方法调校。当主枝伸长 约45 cm剪顶,在每条主枝上选苗3条生势均匀的二级枝作副主枝。 8.1.3 培养结果枝组 当副主枝伸长约40 cm时剪顶,各培养2~3条生势均匀的三级枝,在三级枝上再如法培养四级枝、五 级枝。争取在2年~3年内培养80~100条生势健壮的末级枝梢作结果枝(或结果母枝),及时清除徒长枝、 交叉枝、重叠枝、病虫枝、荫弱枝和多余的萌蘖。 8.2 8.2.1 结果树修剪 采果后修剪 采果后将结果枝短剪1~2蓬梢,促进新一轮的结果母枝抽生,当新梢抽生后,每枝保留2~3条生势均 匀,健壮的分枝,除去多余枝及徒长枝等不良枝,并经常抹除多余的萌蘖和侧芽。经过两年轻短剪后, 第三年进行回缩重剪,即每年小修,三年大修,大修剪可剪短较大的分枝(如2年~3年或更大的分枝), 目的是控制树冠高度2.5 m~3 m之间,利于喷药摘果和其它管理,且冠幅不致与邻近植株交叉。果后修 剪应采果后15天内完成,而同一个林格,应在2 d~3 d内完成。 8.2.2 花前修剪 4 DB46/T
DB46-T 407-2016 芒果生产技术规程 海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5:32:0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