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ICS B52 江 65.150 DB32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2/T 3295—2017 龙纹斑集约化养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nsive aquaculture of Murray cod (报批稿) 2017 - 09 - 25 发布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10 - 25 实施 发 布 DB32/T 3295—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晓明、朱永祥、刘大勇、徐逍、秦巍仑、李小进、范群。 I DB32/T 3295—2017 龙纹斑集约化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龙纹斑(Maccullochella peelii T.L.Mitchell.1838)集约化养殖的环境条件、养殖设施、 放养准备、养殖管理、病害防治、设施维护与捕捞。 本标准适用于龙纹斑的集约化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NY/T 5361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3 环境条件 3.1 场地应符合 NY/T 5361 的规定。 3.2 水源充足,水质稳定且符合 GB 11607 的规定。 3.3 环境安静,空气质量较好,远离污染源。 4 养殖设施 4.1 厂房 4.1.1 厂房构造 应经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 4.1.1.1 面积 面积根据生产线的数量确定,宜设计四条生产线,面积≥3000 m2。 4.1.1.2 高度 厂房宜分为A部、B部、C部,A部屋檐高4.2 m,屋脊高5.1m,B部屋檐高2.9 m,屋脊高3.8 m,C 部屋檐高2.9 m,屋面坡度0.03。厂房侧面结构见图1。 1 DB32/T 3295—2017 图1 4.1.1.3 厂房侧面图 墙体 墙体厚度240mm,墙体附加保温层,厚度不小于50mm。 4.1.1.4 屋面 屋面用双层彩钢板中间夹有隔热层的保温板覆盖,隔热层厚度不小于10 cm。屋面设有采光天窗 (0.8m×1.5m,1扇/100m2)和换气扇(750w,1台/100m2)。 4.1.2 功能区划 4.1.2.1 生物净化区 生物净化区占厂房面积20%,用于建造生物净化池和紫外灭菌通道,位置见图2的A部。 4.1.2.2 物理净化区 物理净化区占厂房面积6%,用于安置固相过滤分离装置、蛋白分离器,位置见图2的B部。 4.1.2.3 养殖区 养殖区占厂房面积的70%,用于建造养殖池和安置水循环管路,位置见图2的B部。 4.1.2.4 仓储区 仓储区占厂房面积2%,用于存放养殖投入品和养殖用具,位置见图2的C部。 4.1.2.5 监控区 监控区占厂房面积2%,主要包含监控设备,位置见图2的C部。 2 DB32/T 3295—2017 图2 4.2 厂房功能分区 养殖池 正方形水泥池,混凝土强度≥400kg/m2,建于厂房地基平面上,面积为40 m2,池深1.5 m,四角圆 弧角(弧度为π/2),池壁厚度0.1m;底部圆锥状,坡度0.08,锥形底部设排污孔。 4.3 水处理系统 水处理工艺流程参见图3。 图3 集约化系统水净化工艺流程 3 DB32/T 3295—2017 4.3.1 水循环管路 4.3.1.1 补水管路 养殖池配有一条外源水补水管道,直径75 mm,见图4。 4.3.1.2 进水管路 主管道(直径400 mm)将净化水从生物净化池引流至养殖区,支管道(直径200 mm)连接主管道 和养殖池,支管道与主管道水平线夹角45°,支管道设有阀门控制水流量及流速,出水口位于水深上1/3 处,见图4。 4.3.1.3 4.3.1.3.1 废水排放管路 排污管 养殖池、固相过滤分离装置、蛋白分离器、生物净化池分别设有排污管,见图4。 图4 4.3.1.3.2 水循环管路 a 排沫管 养殖池设浮动式排沫管,直径为30mm,长度为养殖池对角线的1/2,排沫管一侧设有两排直径为0.8 cm小孔,见图5。 图5 4.3.2 水循环管路 b 固相过滤分离装置 4 DB32/T 3295—2017 高 度 为 水 泥 池 高 度 的 4/7 , 即 0.8 m 。 主 要 包 括 水 槽 和 弧 形 筛 ( 筛 孔 径 80 目 , 处 理 水 量 250m3/h~500m3/h),弧形筛与水槽垂直面夹角为50°~60°。 4.3.3 蛋白分离器 配备500 m3/h以上处理量的蛋白分离器。 4.3.4 生物净化池 生物净化池由五级净化池串联而成,与养殖池容积比为1:3。 4.3.4.1 第一级至第四级净化池 第一级至第四级净化池,容积都为44m3,底部为斜坡式,最底处设排污管道,进水口与出水口对 角设置,使用弹性立体生物填料填充,生物填料比重为4kg/m3。 4.3.4.2 第五级净化池 容积44m3,为采用流化床式生物填料填充,生物填料比重为4kg/m3,进水口与出水口对角设置,出 水口连接紫外灭菌通道。 4.3.5 紫外灭菌通道 灭菌通道上置紫外线灯管36根,单根功率80 w ~120 w,灯管排成6行6列,相邻灯管间距为10 cm。 4.4 控温系统 配备水源热泵机组(5.5kw)控制厂房内气温实现控制养殖池水温。 4.5 增氧系统 4.5.1 纯氧智能增氧系统 主要包含液氧储氧罐、气流管道、电子阀门、纳米级曝气终端、在线溶解氧监测传感器构成,养殖 池水中溶解氧≤6mg/L时自动开启,溶氧值≥11mg/L时自动关闭。 4.5.2 微孔增氧 配备2台罗茨鼓风机(流量1.7m3/min,功率3kw),用于生物净化池增氧。 4.6 投饵系统 配智能自动投饵设备,可控制投饵时间、投饵量、投饵频率和投饵区范围。 4.7 水质监测与视频监控系统 4.7.1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养殖池、生物净化池设有水质在线检测装置,实时监测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氮 等指标。 4.7.2 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由摄像、传输、控制、显示、记录5大部分组成,实时监控厂房及水中鱼类活动情况。 5 DB32/T 3295—2017 5 放养准备 5.1 消毒 集约化养殖系统运行前,用20 mg/L ~ 30 mg/L强氯精溶液浸泡消毒48 h,清水冲洗干净后使用。 5.2 注水调试 系统注水,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调节养殖池中水体每1.5 h~2 h循环一次,观察系统各设 施是否运行正常。 5.3 培养生物膜 系统注水调试运行正常后,在生物净化池中接种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培 养生物膜。 5.4 试运行 在集约化养殖池中投放龙纹斑鱼种,规格:8cm~15cm,密度:10尾/m3,试养20d~30d,检测水质 指标是否符合GB 11607的规定。 6 养殖管理 6.1 苗种质量 无病无伤、游动活泼、规格整齐。 6.2 养殖密度 定期根据龙纹斑鱼种长势进行大小分池养殖,保持鱼种规格均匀、密度适宜,养殖密度参见表1。 表1 龙纹斑集约化养殖密度 6.3 规格 密度 鱼 苗 300尾/m3~400尾/m3 鱼种(5cm~10cm ) 200尾/m3~250尾/m3 鱼种(10cm~15cm) 100尾/m3~150尾/m3 鱼种(15cm~25cm) 100尾/m3~200尾/m3 成鱼( >25cm ) 80尾/m3~100尾/m3 光照强度 不超过1000lx。 6.4 水温调控 宜控制水温在24℃~26℃。 6.5 6.5.1 饵料投喂 饵料种类 6 DB32/T 3295—2017 龙纹斑集约化养殖饵料以浮性颗粒配合饲料为主,不同规格的龙纹斑饵料粒径见表2。 表2 6.5.2 不同规格龙纹斑集约化养殖饵料规格 规格 饵料粒径 鱼 苗 1mm 鱼种(5cm~10cm ) 1 mm~3 mm 鱼种(10cm~15cm) 3 mm~6 mm 鱼种(15cm~25cm) 6 mm~9 mm 鱼种( >25cm ) 10mm 投喂方法 6.5.2.1 鱼苗投喂方法 调整排沫管离开水面,关闭水循环系统和厂房内其它光源,开启投喂点上方5w白炽灯诱引。每天 投喂次数以5次为宜,投饵率:鱼体重的5% ~10%。投喂结束5 min后,打开各池进水阀和出水阀,调节 水流清除残饵,记录各养殖池的投喂量及摄食情况。 6.5.2.2 鱼种投喂方法 投喂前调整进水阀方向,减缓水流,投喂时,饲料均匀分散在水中,每天投喂次数2次~3次,投饵 率为鱼体重的2%~5%,投喂结束2 min后打开各池进水阀和出水阀,调节水流清除残饵,记录各养殖池 的投喂量及摄食情况。 6.6 监测和记录 实时监测水体溶氧量、pH值、水温、氨氮、亚硝酸盐氮,保持养殖池中各项水质符合GB 11607的 要求。 6.7 记录 做好养殖生产记录,详细记录每日各养殖池的投饵种类、数量、摄食情况、生长情况、病害发生情 况、使用药物名称、用药量、用药方法等。 6.8 水循环管理 6.8.1 补水 定期查看集约化养殖设施中水损耗情况,补水多少由缺水程度而定,补水温差应不超过2℃。 6.8.2 废水处理 未进入循环的废水,集中收集于污水处理池,经处理符合GB 18918规定后排放。 6.9 6.9.1 清洁与消毒 清洁 定期清除吸附在养殖池池底和池壁上的粪便残饵,保持养殖池清洁;定期用高压水枪冲洗弧形筛, 保持过滤通畅。 7 DB32/T 3295—2017 6.9.2 消毒 养殖人员进入厂房及养殖用具使用前后应及时消毒。 7 病害防治 7.1 预防 每日监测水质、观察鱼游动状态及摄食情况,定期调水、杀虫预防病害。 7.2 治疗 对患病鱼根据病原进行病因分析,对症用药。龙纹斑常见病害及治疗方法见附录A。 7.3 隔离 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将病害池所在整条生产线进行隔离,防治污染其它生产线。 8 设施维护 8.1 日常运行维护 每日定时定频检查各设备运行参数,有无异响、异味等,发现

pdf文档 DB32-T 3295-2017 龙纹斑集约化养殖技术规范 江苏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2-T 3295-2017 龙纹斑集约化养殖技术规范 江苏省 第 1 页 DB32-T 3295-2017 龙纹斑集约化养殖技术规范 江苏省 第 2 页 DB32-T 3295-2017 龙纹斑集约化养殖技术规范 江苏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0:24:5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