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ICS 13.200 C 78 备案号:57473-2017 北 京 DB11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1478—2017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risk assessment in safety production 2017 - 12 - 15 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7 - 01 实施 发 布 DB11/T 1478—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安华邦(北京)安全生产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 所、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李进、李怀冰、王欣、赵守超、代宝乾、关磊、鲍飞、汪彤、宋冰雪、谢昱姝、王培 怡、吕良海、封光、欧阳龙水、王坤。 I DB11/T 1478—2017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以下简称风险评估)的一般要求、计划与准备、风 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评估报告和持续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23694 风险管理 术语 GB/T 2792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3 一般要求 3.1 生产经营单位宜全员参与风险评估工作。 3.2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在本单位醒目位置进行安全生产风险公告。 3.3 风险评估主要内容包括: a) 识别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害因素,确定重大危险源; b) 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 c) 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风险等级。 3.4 风险评估工作流程主要包括计划与准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评估报告和持续 改进,参见附录 A。 4 计划与准备 4.1 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 生产经营单位宜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其授权的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及有关专家参加的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在风险评估开展前应制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有组 织有计划地自下而上逐级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4.2 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主要内容包括: a) 与风险评估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文件; b) 本单位规章制度与操作流程、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和物料、机构、岗位、人员与职责设置以及 区位、布局与平面布置等资料; c) 应急预案; d) 安全评价报告等; 1 DB11/T 1478—2017 e) 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 f) 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其他技术资料。 4.3 现场调研 现场调研主要内容包括: a) 周边环境影响情况; b) 应急资源情况; c) 事故预防措施情况。 4.4 制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 4.4.1 a) b) c) d) e) f) g) h) i) j) k) 风险评估工作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 评估目的,简述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 评估依据,简述风险评估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文件等; 评估原则,说明风险评估工作的原则; 评估范围,依据评估对象、要求以及特定时间、空间特点,确定风险评估范围; 评估团队,简述评估小组成员、组织结构、组建介绍等; 职责分工,明确风险评估具体操作人员责任及分工; 工作任务,明确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包括识别评估对象面临的各种风险、分析导致事故发生 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评价风险等级、编制风险评估报告等; 评估方法,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风险评估过程的方法; 确定风险准则,在参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目标的基础上,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能够被政府和公众所接受; 2) 重大危害对员工或公众人员造成的风险不应显著高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其他风 险; 3) 应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适时更新; 4) 应考虑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和外部个人风险的差异; 5) 国家、行业标准、文件等对风险准则的规定。 风险评估各阶段的工作计划,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工作成果等; 项目实施的时间进度安排,明确各阶段任务完成时间。 4.4.2 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宜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其授权的分管负责人)签发实施。 5 风险识别 5.1 识别方法 5.1.1 宜按照 GB/T 13861 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 5.1.2 宜按照 GB 6441 对职工伤亡事故风险进行识别。 5.2 识别程序 5.2.1 风险发现:分析资料,依据风险识别依据,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害因素。 5.2.2 风险列举:对发现的危害因素进行列举,确定危险源,列出生产经营单位风险清单,内容参见 附录 B。 5.2.3 风险描述:描述每一风险的详细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 2 DB11/T 1478—2017 ——风险类型;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段或概率; ——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事故、衍生事故等。 5.2.4 风险筛选:结合风险评估的具体目的和范围,比较已有评估指标,对照风险准则,筛选风险。 6 风险分析 6.1 基本要求 6.1.1 6.1.2 a) b) c) d) 6.1.3 风险分析应从某一特定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后果的严重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风险分析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引发次生事故、衍生事故等的可能性; 风险预测的可信度、预测前提以及假设的敏感性; 专家意见的分歧; 现有防护措施等。 风险分析可采用定性、半定量、定量以及几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方法参见 GB/T 27921。 6.2 发生可能性分析 6.2.1 发生可能性分析可从历史发生概率、现场管理水平和应急承受能力三个方面进行。 6.2.2 发生可能性等级如表 1 所示。 表 1 发生可能性等级 指标 释义 分级 过去 2 年发生 1 次以上 历史 生此类生产安全事故的 概率 次数(频率)得出等级 (Q1) 值 5 较可能 4 过去 10 年发生 1 次 可能 3 过去 10 年以上发生 1 次 较不可能 2 过去从未发生 基本不可能 1 很可能 5 700~799 分 较可能 4 800~899 分 可能 3 900~950 分 较不可能 2 950 分以上 基本不可能 1 从安全生产标准化评 低于 700 分 审分值得出等级值。 现场 管理 水平 (Q2)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 分值采用现场实际得分 折算进行。安全生产标 等级 很可能 从该风险过去 N 年发 过去 5 年发生 1 次 发生 可能性 准化评审分值=现场实 际得分/(600-现场部分 实际不涉及项分值)× 1000 3 DB11/T 1478—2017 表 1 发生可能性等级(续) 指标 应急 承受 能力 (Q3) 释义 分级 可能性 等级 承受力很弱 很可能 5 承受力弱 从评估对象自身的风险承 受能力(稳定性)来判断发 承受力一般 生此类突发事件的可能性 承受力强 较可能 4 可能 3 较不可能 2 基本不可能 1 承受力很强 6.2.3 发生可能性等级按公式(1)进行计算。 Q1Q2Q3 P „„„„„„„„„„„„„„„„(1) 3 式中: P ——发生可能性等级; Q1——历史发生概率等级; Q2——现场管理水平等级; Q3——风险承受能力等级。 6.3 后果严重性分析 6.3.1 后果严重性分析可从人员损失、经济损失、社会损失、保障损失四个方面进行。 6.3.2 人员损失包括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损失严重性等级如表 2 所示。 表 2 人员伤亡严重性等级(M) 分类 人 等级 描述 死亡人数(M1) 受伤人数(M2) 5 很大 ≥10 ≥50 4 大 3~9 16~49 3 一般 1~2 5~15 2 小 0 3~4 1 很小 0 ≤2 注:死亡人数是指因安全风险引发的事故或突发事件而遇难(包括经法定程序宣布死亡)的人数。受伤 人数是指因安全风险引发的事故或突发事件而受伤,须接受医生或医疗机构治疗的人口。 6.3.3 经济损失严重性等级如表 3 所示。 4 DB11/T 1478—2017 表 3 经济损失严重性等级(E) 等级 描述 经济损失(万元) 5 很大 ≥10000 4 大 5000~9999 3 一般 1000~4999 2 小 200~999 1 很小 ≤199 注:经济损失是指因安全风险引发的事故或突发事件造成的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 的价值。 6.3.4 社会损失包括周边敏感目标影响和社会关注度。周边敏感目标影响严重性等级如表 4 所示。社 会关注度严重性等级如表 5 所示。 表 4 周边敏感目标影响严重性等级(S11) 等级 描述 周边敏感目标人数 5 很大 ≥10000 4 大 5000~9999 3 一般 1000~4999 2 小 100~999 1 很小 ≤100 注:周边敏感目标包括党政机关、军事管理区、文物保护单位、学校、医院、人员密集场所、居民居住 区、大型公交枢纽等。 表 5 社会关注度严重性等级(S12) 范围 持续时间 本区 本市 国内 国际 1 天内 1 1 2 3 1 天(含)~7 天 1 2 3 4 7 天(含)~30 天 2 3 4 5 30 天(含)以上 3 4 5 5 注:社会关注度是指社会对因安全风险引发的事故或突发事件关注的程度,从持续时间与关注范围两 个方面进行衡量。 6.3.5 保障损失包括基础设施损坏或中断和生活保障中断。基础设施损坏或中断严重性等级如表 6 所 示。生活保障中断严重性等级如表 7 所示。 5 DB11/T 1478—2017 表 6 基础设施损坏或中断严重性等级(S21) 指标数量 影响程度 无影响指标 出现一个影响 指标 出现二个影响 指标 出现三个影响 出现四个影

pdf文档 DB11-T 1478-2017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1-T 1478-2017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北京市 第 1 页 DB11-T 1478-2017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北京市 第 2 页 DB11-T 1478-2017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 北京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6:19:1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