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 10 陕 DB61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1/T 1166—2018 渭北旱塬耕地保育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ultivated Land Improvement in Weibei Dryland 2018 - 08 - 27 发布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9 - 27 实施 发 布 DB61/T 1166—2018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耕地培肥......................................................................................................................................................... 1 5 覆盖保墒......................................................................................................................................................... 2 6 耕地保护工程技术......................................................................................................................................... 2 7 生化措施......................................................................................................................................................... 2 8 水土流失防控耕作......................................................................................................................................... 3 I DB61/T 1166—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农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上官周平、邓蕾、王丽芳、张岁岐、马军政、梁连友、闫伟明、钟杨权威、李 帅霖。 本标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电话:029-87019107 地址:陕西省杨陵区西农路26号 邮编:712100 II DB61/T 1166—2018 渭北旱塬耕地保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耕地保育技术的术语与定义、耕地培肥、覆盖保墒、保护工程技术、生化措施、水土 流失防控耕作技术要求和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渭北旱塬耕地质量保育与产能提升的农田生产与管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NY/T 798 复合微生物肥料 DB15/T 1232 半干旱区农田保水剂施用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耕地保育 cultivated land conservation 通过采用土壤培肥、覆盖保墒、耕地整治、合理轮作等技术,保持农田养分和水分平衡、促进土壤 微生物良性循环、降低病虫危害、提升耕地质量的综合农艺措施。 4 耕地培肥 4.1 4.1.1 平衡施肥 小麦 4.1.1.1 产量低于 300kg/667m2 的麦田,667m2 施 1500kg 有机肥或商品有机肥 40kg~50 kg、纯氮(N) 6kg~9kg、五氧化二磷(P2O5)6kg~8kg。播前整地时将全部肥料一次施作基肥。 4.1.1.2 产量高于 300kg/667m2 的麦田,667m2 施 2500kg 有机肥或商品有机肥 60kg~100kg、纯氮(N) 12kg~14kg,五氧化二磷(P2O5)8kg~10kg,氧化钾(K2O)4kg~5kg。把全部氮肥的 60%~70%作基肥 播前施入,其余 30%~40%在小麦拔节后期追施。 4.1.2 玉米 4.1.2.1 产量水平 600kg/667m2 以下时,667m2 施纯氮(N)13kg~16kg,五氧化二磷(P2O5)5kg~7kg, 氧化钾(K2O)2kg~4kg。 1 DB61/T 1166—2018 2 2 2 4.1.2.2 产量水平 600kg/667m ~750kg/667m 时,667m 施纯氮(N)16kg~20kg,五氧化二磷(P2O5) 8kg~10kg,氧化钾(K2O)4kg~6kg。 2 2 4.1.2.3 产量水平 750kg/667m 以上时,667m 施纯氮(N)20kg~23kg,五氧化二磷(P2O5)10kg~12kg, 氧化钾(K2O)6kg~8kg。 4.1.2.4 将磷肥、钾肥和 60%的氮肥作为基肥一次施入,剩余 40%的氮肥在大喇叭口期(12 片叶~14 片叶)作为追肥施入。适量施用微量元素锌、铁等肥料。 4.1.3 其他作物 参照相关作物的施肥技术规范执行。 4.2 秸秆还田 作物收割时,留茬15cm以下,秸秆切段为5cm~10cm,均匀铺散在农田表面。宜施用秸秆腐熟剂。 对于连续少(免)耕的,应适时深耕一次,合理深耕翻周期为2年/次~3年/次。 4.3 绿肥 休闲期,种植绿豆、豌豆、大豆、油菜等绿肥,在下季作物播前1月,将绿肥粉碎后均匀翻压入土, 翻压深度20cm~25cm。 5 覆盖保墒 5.1 秸秆覆盖 5.1.1 5.1.2 5.2 在上茬作物收获后,将秸秆切碎(长度<5cm),均匀覆盖地表。 应加强地下害虫监测预警,对于发生较重的地块,及时防治。 地膜覆盖 玉米田采用垄沟覆膜种植,种植带宽120cm,大垄宽80cm,小垄宽40cm,高15cm~20cm。选用宽70cm~ 80cm,厚0.01mm,地膜质量应符合GB/T 13735的要求。 6 耕地保护工程技术 6.1 一般在田间道路和水渠的两侧栽植以通风结构为主的防护林带,东西走向的道路和水渠宜南侧栽 植,林木选用较耐旱的白杨、泡桐、中槐、臭椿、洋槐等常用乔木。 6.2 对于地形平缓的区域,在平整土地时,应剥离和回填表土;对坡度较大的区域,宜采用坡改梯。 7 生化措施 7.1 生物菌肥 生物菌肥在20℃~35℃、土壤相对含水量30%~60%、阴凉天气下施用。采用叶面喷施、冲施等方式, 宜配合农家肥或复合肥做基肥施用。不得将菌肥与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含硫化肥和草木灰混用。 7.2 土壤改良剂 根据环境因素和土壤类型,土壤改良剂的使用应符合NY/T 798的要求。 2 DB61/T 1166—2018 7.3 土壤保水剂 根据土壤墒情和作物种类,土壤保水剂的使用应符合DB15/T 1232的要求。 8 8.1 8.2 水土流失防控耕作 改进土壤耕作制度,一般 2 年~3 年深松/深翻一次。 合理轮作倒茬,实行绿肥—玉米—小麦轮作或绿肥—小麦轮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DB61-T 1166-2018 渭北旱塬耕地保育技术规范 陕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3:44:2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