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ICS 65.150 B 52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399—2015 黑尾近红鲌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culter fish 文稿版次选择 2015 - 07 - 14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5 - 08 - 14 实施 发 布 DB34/T 2399—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望江县武昌湖特种水产良种场。 本标准起草人:万全、徐凯、聂江林、赵志旺、张桂芝、汪启华、鲍传和、丁淑荃、江春林、魏敏、 余鹏。 I DB34/T 2399—2015 黑尾近红鲌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uculter nigrocauda)人工繁殖的亲鱼池要求、亲鱼培育、 人工催产、人工孵化、出苗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黑尾近红鲌人工繁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 536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3 亲鱼池要求 3.1 环境条件 环境符合 NY 5361 的要求,水源水质符合 GB 11607 要求,水量丰富、周边无污染源、安静。 3.2 池塘条件 面积 1000㎡~3500㎡,水深 2.0 m~2.5 m,周边无高大树木,阳光充足,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 且水、电、路配套。 3.3 机械配套 按照常规配备自动投饵机和增氧机械。 3.4 池塘清整 放养亲本前 30 d 进行池塘清整、消毒,每 667 ㎡ 使用生石灰 150 kg;使用无害化处理的禽类 粪肥水,培育饵料生物,用量 150 kg/667 ㎡~200 kg/667 ㎡。 4 亲鱼培育 4.1 亲鱼来源 1 DB34/T 2399—2015 亲鱼来源于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或天然水域。 4.2 亲鱼放养 放养时间在秋、冬季,水温 10℃左右,放养密度为 150 kg/667 ㎡~200 kg/667 ㎡,雌、雄亲鱼 分养,雌、雄比 1∶1;搭配鲢、鳙、鯝调节水质,每 667 ㎡ 放养冬片鱼种 150尾~200尾。 4.3 饲料投喂 4.3.1 饲料要求 投喂鲌鱼膨化饲料,粗蛋白质含量 35%以上,应符合 GB 13078、NY 5072 要求。 4.3.2 投喂方式与投喂量 亲鱼入池后,即应投饲。冬季以培肥水质为主,其它季节根据水温和摄食情况确定投喂量,沿江地 区 3 月下旬、水温 10℃开始投喂。 水温 15℃~20℃时,投饵率 2.0%~3.0%;水温 25℃~30℃时,投饵率 5.0%左右。 每日投喂 2 次,投喂方法按“四定”原则,以 30 min 内摄食完为宜,并依据天气情况进行调整。 4.4 日常管理 每日早、晚巡池各一次。注意观察水质变化和亲鱼活动情况,做好饲养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培育池适时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适时开启增氧机,防止池水缺氧;每 20 d 用生石灰水泼洒进行 消毒,以达到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目的,用量为 10 kg/667 ㎡。 从四月上旬开始,每 5 d~7 d 向亲鱼池注新水 1 次,每次 3 h~4 h,以促进亲鱼性腺发育。 5 人工催产 5.1 催产时间 水温稳定在 24℃以上,发现亲鱼食量下降,即做好催产准备。 在安徽长江沿岸人工催产时间在 5月上旬开始至 6 月初,北方区域适当推迟,催产适宜水温 24℃~27℃。 5.2 亲鱼选择 选择催产亲鱼为 3 龄以上,体重 350 g~700 g,雌鱼腹部膨大,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松弛,手 感柔软而富有弹性;雄鱼吻部、鳃盖、胸鳍条等珠星明显,手感体表较粗糙,挤压腹部能挤出精液,遇 水即迅速散开为好。 5.3 催产 5.3.1 产卵池 选用孵化环道作为产卵池和孵化池。 5.3.2 催产药物 选用鱼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鱼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2 号(LRH-A2)、马来酸地欧 酮(DOM)混合催产,使用应符合 NY 5071 要求。 2 DB34/T 2399—2015 5.3.3 催产剂量 雌鱼注射剂量为 LRH-A2(4 ug/kg~6 ug/kg )+ HCG(600 IU/kg~800 IU/kg )+ DOM(1 mg/kg~ 2 mg/kg),雄鱼剂量减半。 5.3.4 注射方式 胸鳍基部或背部肌肉 1 次性注射。 5.3.5 产卵与效应时间 亲鱼注射后,放在孵化环道中待产,雌雄比 1∶1。一般效应时间为 9 h~11 h。效应时间与水温等 因素有关,见表1。 表1 水温与效应时间的关系 水 温 (℃) 效应时间 (h) 6 20~23 24~26 27~28 30~32 11~13 9~11 6~8 5~6 人工孵化 6.1 设置鱼巢 黑尾近红鲌产粘性卵,选用柳树须或棕树皮制作鱼巢,先进行暴晒,蒸煮消毒 1 h,用 10 mg/L~ 20 mg/L 高锰酸钾液消毒备用,产卵时将准备好的鱼巢放入孵化环道中。 6.2 自然产卵 效应时间前 2 h~3 h,开始冲水,刺激亲鱼发情,自行产卵。 6.3 流水孵化 产卵后移走亲鱼,鱼卵进入孵化阶段。流水孵化,孵化用水经双层 60 目以上网布过滤敌害,水质 需符合 NY 5051 的规定,其中溶解氧应在 5.5 mg/L 以上。 6.4 放卵密度 3 放卵密度为 1 m 水体 4 万粒~6 万粒。 6.5 孵化管理 6.5.1 值班管理 孵化期间有专人值班不间断管理。检查鱼卵的发育状况,调控孵化水流,及时清洗过滤网,保持水 畅流,做好孵化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5.2 防治水霉 孵化期间应预防水霉病,施用的药物应符合 NY 5071 的规定。 6.5.3 孵化时间 3 DB34/T 2399—2015 5 月下旬孵化水温一般在 25℃~28℃之间,孵化时间长短和水温相关,见表2。 表2 水温与出膜时间的关系 水 温 o ( C) 出膜时间 (h) 7 20~23 24~26 27~30 48~60 38~42 32~37 出苗 鱼苗孵化 3 d,卵黄囊逐渐缩小,仔鱼可以自由游动和开口摄食,可转池培育夏花鱼种或对外销售, 也可在池中暂养 3 d~4 d 天再对外销售,需要投喂轮虫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34-T 2399-2015 黑尾近红鲌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2399-2015 黑尾近红鲌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2399-2015 黑尾近红鲌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2399-2015 黑尾近红鲌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3:30:3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