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ICS 65.020.20 B 22 DB4107 新 乡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07/T 414—2019 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Production Technique Regulations of Sweet Corn 2019 - 10 - 12 发布 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1 - 01 实施 发 布 DB4107/T 414—2019 前 言 本标准根据当前新乡市无公害甜玉米种植、管理、收获的生产实际进行制定,作为新乡市无公害甜 玉米大田生产依据。 本标准由新乡市农业农村局、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新乡市种子服务站、长垣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伟莉、袁全意、靳春梅、张朝栋、刘彩红 、董淑静、秦珊珊、李新江。 本标准于2019年10月12日首次发布。 I DB4107/T 414—2019 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甜玉米生产的术语、定义、基本要求、栽培技术、采收与贮存、档案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新乡市甜玉米大田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404.1 粮食种子 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甜玉米 甜玉米是玉米属的一个亚种,因其籽粒鲜嫩多汁,在乳熟期含有较多的糖分,,所以称为甜玉米或 水果玉米。甜玉米分为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加强甜玉米、混合型甜玉米4种类型。 3.2 生育期 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 3.3 时间隔离 通过调节播期,使不同品种的开花授粉期错开。 3.4 空间隔离 按照授粉期在自然条件花粉传播的距离设立的空间种植隔离距离。 1 DB4107/T 414—2019 3.5 鲜穗 乳熟期采收的具有最佳食味品质的玉米果穗。 4 基本要求 4.1 产地 选择环境条件符合无公害要求,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性好,沟渠配套,灌排方便的 地块。 4.1.1 环境质量 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GB 3095 、GB 5084、GB 15618的要求(见附录A)。 4.1.2 土壤肥力 土壤耕层0 cm~25 cm以内有机质含量≥10 g/kg,全氮(N)含量≥0.8 g/kg,有效磷(P2O5)含量 ≥10 mg/kg,速效钾(K2O)含量≥100 mg/kg。 4.2 肥料使用原则 4.2.1 应用配方施肥技术。根据 NY/T 496 的要求,按照以地定产、以产定氮、因缺补磷补钾补微的原 则进行施肥。所用肥料应符合无害要求,不得对环境和作物(营养、食味、品质和植物抗性等)产生不 良后果。 4.2.2 推广麦秸覆盖和直接还田技术。将秸秆覆盖于玉米行间,或粉碎后直接翻入土中,并加入含氮 丰富的人粪尿或少量氮素化肥调节碳氮比,加速秸秆分解。 4.2.3 使用无害化的沼气渣液及腐熟的人畜粪便作追肥时,粪便无害化处理应符合 GB 7959。 4.2.4 使用微生物肥料拌种或做基肥与追肥,必须按照产品说明,严格操作规程。 4.3 有害生物控制及农药使用原则 4.3.1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 治等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 4.3.2 使用的农药应具备国家规定的“三证”(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或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 的要求。 4.3.3 农药的使用要按 GB/T 8321 执行,提倡使用生物农药。 4.3.4 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改进施药器械和施药方式,减少施药过程中漏 药对环境的污染和残留,适时用药,保护天敌。 4.4 产后要求 产后储藏、加工、运输等环节所用工具、场地、设备应具备安全、卫生、无污染的条件,不准许使 用国家禁用的防腐剂、食品添加剂和人工色素等,产品包装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2 DB4107/T 414—2019 5 栽培技术 5.1 整地 春播地块,冬前深耕25 cm 晾垡,早春机耙两遍整地,耙透、耙实、耙细;夏播地块小麦收获选用 装有秸秆切碎和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将麦秸切碎至5 cm 左右并均匀抛撒,机耙两遍整地,或铁茬 播种。 5.2 品种选择 用以加工粒状或糊状罐头的,宜选用加强甜玉米品种,如郑加甜5039、郑加甜 x61;用以熟食鲜穗 或加工速冻食品为目的,宜选用超甜玉米,如郑甜66、金甜678、郑甜3号等。为了提早上市,或一年两 季栽培,宜选用早熟甜玉米品种,如郑甜3号等。 5.3 种子处理 选择纯度高、籽粒大小一致的优良种子。先进行精选,严格去除病、杂、大小不完全籽粒。播前晒 2 种2 d~3 d。为了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虫害,每667 m 种子(按2kg 计算)用25%噻虫.咯.霜灵悬浮 种衣剂10 mL 进行种子包衣。 5.4 施肥 2 3 3 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每667 m 增施有机肥3 m ~5 m ,或商品有机肥75 kg~100 kg。大力推广测 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施肥要遵循以产定氮、测土定磷钾及其它中微量元素用量的原则,合理 2 搭配,分次施入。也可用玉米专用肥或玉米专用缓控释肥播种时施入,每667 m 50 kg~ 60 kg。 5.5 播种技术 5.5.1 播种期 分春播和夏播两种播种方式。甜玉米种子瘪、顶土力弱、价格贵,可采用营养钵育苗措施保苗降成 本。早春播种以气温稳定通过12 ℃为宜。可采用浸种催芽至“露白”、盖地膜和小拱膜等措施,将播 期提早至3月下旬。夏播最迟应于7月20日前播种。 要根据生产目的和加工要求,采取分期播种方式,并且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延长采收期,有利于果 穗分期分批长时间连续上市或分批加工,避免熟期过于集中采摘不及时而造成品质下降。 5.5.1.1 隔离种植 与普通玉米和其它不同类型玉米之间要隔离种植,确保两类玉米花期不相遇,避免串粉,影响果穗 风味。可采取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两种方式,空间隔离平原地区 400 m 以上。如有树木、山岗、公路等 天然屏障和大面积成片种植,可至 300 m。时间隔离,春播应与其他玉米品种播种相差 30 d 以上、夏 播 20 d 以上。 5.5.1.2 播种密度 甜玉米播种密度不宜过高,适宜密度种植利于抗倒伏、果穗大、形状好,商品性好。大穗型品种每 2 2 667 m 播种3000 株~3500 株,中穗型品种每667 m 播种4000 株~4500 株。播种方式可采用宽窄行80 cm×40 cm 或等行距60 cm 种植方式,株距20 cm~30 cm,每穴2 粒~3 粒。 5.5.1.3 人工点播 3 DB4107/T 414—2019 因为甜玉米种子瘪瘦、顶土力弱、价格较贵,建议人工点播,播种量按每亩1.5 kg 左右,每穴2 粒~ 3 粒,种子质量符合 GB 4404.1要求。 玉米播种前选用种肥同播机械只进行开沟、施肥,根据种植密度确定行距、株(穴)距,然后顺播 种沟人工点播,要求每穴种子2 粒~3 粒,播深3 cm~5 cm,播种时注意土壤墒情,如墒情不好,播种 后及时浇水确保出苗。 5.6 田间管理 5.6.1 间苗、定苗 3叶期间苗,比计划收获株数多留苗30%;5叶期定苗要比计划收获株数多10%。按照留壮去弱,留大 去小,留健去病,在缺苗处留双株的原则科学定苗。后多次查苗,及时拔除病、弱、小、残、杂株。提 高田间植株整齐度,最大限度缩小个体差异。 5.6.2 追肥 2 结合浇水在播后25 d~30 d(拔节期),每667 m 追尿素10 kg;播后45 d~50 d(大喇叭口期), 2 每667 m 追尿素20 kg~25 kg。 5.6.3 浇水 苗期适当控水蹲苗,土壤水降至田间持水量60%再浇水;甜玉米对水分要求高,不耐旱,拔节期要 求保持适宜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大喇叭口期、抽雄灌浆期为80%~85%。当土壤水分 2 3 不足时及时灌水,每次灌水量控制在每667 m 50 m 左右;遇涝及时排水。 5.7 防治病虫草害 5.7.1 化学除草 2 玉米5叶~7叶时,每667 m 可用28%(安全型)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100 mL~150 mL进行化 学除草;对于马塘草、马泡瓜较严重的地块用26%(安全型)硝磺·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150 mL~ 200 mL对水30 kg定向喷雾。烟嘧磺隆除草剂不能与有机磷杀虫剂混用。下午17时后喷药,避开高温, 减少药害。 5.7.2 病虫害防治 5.7.2.1 播种前将田块四周杂草除掉,防止病虫害传播。采用包衣种子,预防玉米黑粉病、叶斑病及 2 地下害虫等。玉米早播和铁茬播种田注意防治蓟马,出苗后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 667 m 50 g~75 g 对水 50 kg,或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3000 倍液~4000 倍液喷雾。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及时用药防治 2 棉铃虫、二点委夜蛾、粘虫等,用 3%甲维氟铃脲 1000 倍液,或每 667 m 用 90%敌百虫晶体 1000 倍液~ 2 1500 倍液 60 kg~70 kg 喷雾,也可每 667 m 用 25%灭幼脲 1 号悬浮剂 30 mL 或 Bt 生物杀虫剂 300 mL~ 400 mL,加 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喷雾。防治玉米螟,玉米大喇叭期 25%灭幼脲 1 号悬浮剂 30 mL 加 1 % 甲氨基阿维菌素 50 g 对水 30 kg 喷雾防治玉米螟。 5.7.2.2 玉米拔节孕穗期易发生褐斑病,抽雄后易发生大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发病初期或病叶率 2 达 20%时,每 667 m 用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800 倍液或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2000 倍 液喷雾防治,隔 7 d~10 d 再喷 1 次。田间含水量高,空气湿度大,雨后猛晴温度高易发生玉米细菌性 2 2 茎腐病,发病初期每 667 m 用 6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喷雾,发病后期每 667 m 用农用硫酸链霉 4 DB4107/T 414—2019 2 素 4000 倍液喷雾;真菌性茎腐病,每 667 m 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600 倍液或 40%氟硅唑 乳油 6000 倍液喷雾。 5.8 减灾措施 5.8.1 涝灾 玉米前期遇到涝灾,要及时排水,淹水时间不应超过0

pdf文档 DB4107-T 414-2019 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新乡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07-T 414-2019 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新乡市 第 1 页 DB4107-T 414-2019 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新乡市 第 2 页 DB4107-T 414-2019 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新乡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4:35:2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