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B22 张 DB1307 家 口 市 地 方 标 准 DB1307/T 300—2020 “张杂谷”品种分子鉴定技术规程 2020-01-06 发布 张家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01-21 实施 发布 DB1307/T 300—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治海、魏玮、李双东、范光宇、王凤格、赵久然、易红梅、王蕊、叶世峰、 李素军、朱成平、刘粤阳、杨建勇、赵芳、张晓磊、冯小磊、王晓明、王峰、史高雷、宋国亮、王德权、 张雅莉、李欣儒、张文英、邱风仓、裴晶晶。 DB1307/T 300—2020 “张杂谷”品种分子鉴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微卫星标记进行“张杂谷”品种分子鉴定的术语和定义、原理、仪器设备、试剂 及溶液配制、引物信息、参照品种信息、操作程序、数据记录与统计、判定规则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张杂谷”品种分子鉴定。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核心引物 品种鉴定中优先选用的一套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引物,具有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等特点。 2.2 参照品种 所用的 SSR 标记能够扩增出稳定、清晰、可辨的等位变异的品种。参照品种用于辅助确定待测样 品的等位变异,校正实验操作、仪器设备的系统误差。 3 原理 由于不同谷子品种遗传组成不同,基因组DNA中简单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存在差异,利用微卫星标 记技术可鉴定不同谷子品种及来源。 4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见附录A。 5 试剂及溶液配制 试剂及溶液配制见附录B。 6 引物信息 引物信息核心引物名单及序列表见附录C,核心引物等位变异等相关信息见附录D。 7 参照品种信息 参照品种信息见附录E。 1 DB1307/T 300—2020 8 操作程序 8.1 取样 送验样品可为种子、幼苗、叶片、果穗等组织或器官。对谷子材料随机数取至少5个个体组成混合 样品进行分析。 8.2 DNA 提取 8.2.1 CTAB 提取法:幼苗或叶片约 200 mg ~300 mg,置于 2.0 mL 离心管,加液氮冷冻,充分研磨,或 取种子充分磨碎,移入 2.0 mL 离心管;每管加入 700 µL 65 ℃预热的 CTAB 提取液后,充分混合,65 ℃ 保温 60 min,期间多次颠倒混匀;每管加入等体积的三氯甲烷/异戊醇混合液,充分混合后,静置 10 min; 12 000 rpm 离心 15 min,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预冷的异丙醇,颠倒离心管数次,-20 ℃放置 30 min; 4 ℃,12 000 rpm 离心 10 min,弃上清液;加入 70%乙醇,旋转离心管数次,弃去乙醇;将离心管倒立 于垫有滤纸的实验台上,室温干燥沉淀 6 h 以上;加入 100 µL 超纯水或 TE 缓冲液,充分溶解后备用。 8.2.2 也可使用其它达到 PCR 扩增质量要求的 DNA 提取方法。 8.3 PCR 扩增 8.3.1 引物选择 首先选择附录C中第1~18对引物进行检测,当样品间检测出的差异位点数小于2时,再选用附录C中 第19~36对引物进行检测。 8.3.2 反应体系 各组分的终浓度如下:每种dNTP 0.10 mmol/L,上游、下游引物各0.24 mol/L,Taq DNA聚合酶0.04 U/ l ,1倍PCR缓冲液(含Mg2+ 2.5 mmol/L),DNA浓度2.5ng/ l,其余以超纯水补足至所需体积。 8.3.3 反应程序 94 ℃预变性5 min,1个循环;94 ℃变性40 s,60℃退火35 s,72℃延伸45 s,共35个循环;72℃延 伸10 min,4 ℃保存。 8.4 PCR 产物检测 8.4.1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 8.4.1.1 清洗玻璃板 用清水沾洗涤灵将玻璃板反复擦洗干净,双蒸水擦洗两遍,95%乙醇擦洗两遍,干燥。在长板上涂 上0.5 mL 亲和硅烷工作液,带凹槽的短板上涂0.5 mL 剥离硅烷工作液。操作过程中防止两块玻璃板互 相污染。 8.4.1.2 灌胶 在100 mL 4.5% PAGE胶中加入TEMED和25%过硫酸铵各100  L,迅速混匀后灌胶。待胶流动到下 部,在上部轻轻的插入梳子,使其聚合1h以上。灌胶时应匀速防止出现气泡。 8.4.1.3 预电泳 在正极槽(下槽)中加入1倍TBE缓冲液600 mL,在负极槽(上槽)加入预热至65℃的1倍TBE缓冲 液600 mL,拔出梳子。90W恒功率预电泳10~20 min。 2 DB1307/T 300—2020 8.4.1.4 变性 在20L PCR产物中加入4 L 6倍加样缓冲液,混匀后,在PCR仪上运行变性程序:95 ℃变性5 min, 4 ℃冷却10 min以上。 8.4.1.5 电泳 用移液器吹吸加样槽,清除气泡和杂质,插入样品梳子。每一个加样孔点入 5 l 样品。80W 恒功 率电泳至上部的指示带(二甲苯青 FF)到达胶板的中部。电泳结束后,分开两块玻璃板。 注:预期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在150 bp以下时电泳时间应适当缩短,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在300 bp以上时电泳时间应适 当延长。 8.4.1.6 银染 银染按以下步骤进行: a)固定:固定液中轻轻晃动 3 min; b)漂洗:双蒸水快速漂洗 1 次,不超过 10 s; c)染色:染色液中染色 5 min; d)漂洗:双蒸水快速漂洗,时间不超过 10 s; e)显影:显影液中轻轻晃动至带纹出现; f)定影:固定液中定影 5 min; g)漂洗:双蒸水漂洗1 min。 8.4.2 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 8.4.2.1 样品制备 等体积混合不同荧光SSR标记(FAM,ROX)扩增产物,混匀后从混合液中吸取1 L加入到DNA 分析仪专用96孔板孔中。板中各孔分别加入0.1 L分子量内标和8.9 L去离子甲酰胺。将样品在PCR仪 上95 ℃变性5 min,取出,立即置于碎冰上,冷却10 min以上。离心10 s后置放到DNA分析仪上。 8.4.2.2 电泳检测 按照仪器操作手册,编辑样品表,执行运行程序,保存数据。 9 数据记录与统计 9.1 数据记录 对普通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每个扩增位点的等位变异与参照品种的等位变异片段大小进行 比较,确定样品在该位点的等位变异;对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通过参照品种消除同型号不同批次间或 不同型号 DNA 分析仪间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使用片段分析软件读取样品在该位点的等位变异。 纯合位点的基因型数据记录为 X/X,杂合位点的基因型数据记录为 X/Y,其中 X、Y 分别为该位点 上两个等位变异,小片段数据在前,大片段数据在后;缺失位点基因型数据记录为 0/0。 示例 1:样品在某个位点上仅出现一个等位变异,为 150,在该位点的基因型记录为 150/150; 示例2:样品在某个位点上有两个等位变异,分别为150、160,在该位点的基因型记录为150/160。 9.2 数据统计 当对送验样品混合 DNA 进行分析时,可直接进行品种间成对比较,如果样品某个引物位点出现可 3 DB1307/T 300—2020 见的异质性且影响到差异位点判定时,可重新提取至少 20 个个体的 DNA,并用该引物重新扩增,统计 在该引物位点上不同个体的基因型(或等位变异)及所占比例。当对送检样品多个个体 DNA 进行分析 时,应统计其在各引物位点的各种基因型(或等位变异)及所占比例。对单交种,应比较两个样品在各 引物位点的基因型;对自交系,应比较两个样品在各引物位点的等位变异。 成对比较的数据统计记录表见附录F。 10 判定规则 10.1 结果判定 当样品间差异位点数≥2,判定为“不同”;当样品间差异位点数=1,判定为“近似”;当样品间 差异位点数=0,判定为“极近似或相同”。 对利用附录C中36对引物仍未检测到≥2个差异位点数的样品,如果相关品种存在特定标记,必要时 增加其特定标记进行检测。 10.2 结果表述 比较位点数: 定为: 。 ,比较位点为: ;差异位点数: ,差异位点为: ;判 4 AA DB1307/T 300—2020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A.1 主要仪器设备 A.1.1 PCR扩增仪 A.1.2 高压电泳仪 规格为3000V、400mA、400W,具有恒电压、恒电流和恒功率功能。 A.1.3 垂直电泳槽及配套的制胶附件 A.1.4 普通电泳仪 A.1.5 水平电泳槽及配套的制胶附件 A.1.6 高速冷冻离心机 最大离心力不小于15 000 rpm,-10 ℃~30 ℃。 A.1.7 水平摇床 A.1.8 胶片观察灯 A.1.9 电子天平 感应为0.01 g、0.001 g。 A.1.10 微量移液器 规格分别为10 L、20 L、100 L、200 L、1000 L,连续可调。 A.1.11 磁力搅拌器 A.1.12 紫外分光光度计 波长260 nm 及280 nm。 A.1.13 微波炉 A.1.14 高压灭菌锅 A.1.15 酸度计 A.1.16 水浴锅或金属浴 控温精度±1 ℃。 A.1.17 冰箱 最低温度-20 ℃。 5 DB1307/T 300—2020 A.1.18 制冰机 A.1.19 凝胶成像系统或紫外透射仪 A.1.20 DNA分析仪 基于毛细管电泳,有片段分析功能和数据分析软件,能够分辨1个核苷酸大小的差异。 6 BB DB1307/T 300—2020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溶液配制 B.1 主要试剂 B.1.1 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CTAB) B.1.2 三氯甲烷 B.1.3 异丙醇 B.1.4 异戊醇 B.1.5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2H2O) B.1.6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base) B.1.7 盐酸(HCI) :37 % B.1.8 氢氧化钠(NaOH) B.1.9 氯化钠(NaCl) B.1.10 10倍 PCR Buffer缓冲液 含Mg2+ 25 mmol/L B.1.11 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 dATP、dTTP、dGTP、dCTP(每种10 mmol/L) B.1.12 Taq DNA聚合酶 B.1.13 矿物油 B.1.14 琼脂糖 B.1.15 DNA分子量标准 B.1.16 核酸染色剂 B.1.17 去离子甲酰胺 B.1.18 溴酚蓝 B.1.19 二甲苯青FF B.1.20 甲叉双丙烯酰胺 B.1.21 丙烯酰胺 B.1.22 硼

pdf文档 DB1307-T 300-2020 “张杂谷”品种分子鉴定技术规程 张家口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07-T 300-2020 “张杂谷”品种分子鉴定技术规程 张家口市 第 1 页 DB1307-T 300-2020 “张杂谷”品种分子鉴定技术规程 张家口市 第 2 页 DB1307-T 300-2020 “张杂谷”品种分子鉴定技术规程 张家口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8:52:2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