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22 DB44 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44/T 2219—2019 释放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技术 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 and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by releasing trichogramma 2019 - 12 - 26 发布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3 - 26 实施 发 布 DB44/T 2219—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东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敦松、张宝鑫、袁曦、宋子伟、郑苑、赵灿。 I DB44/T 2219—2019 释放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田释放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的配套技术、释放步骤、效果调查的基本方 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释放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螟黄赤眼蜂T. chilonis Ishii防治稻 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的田间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92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 GB/T 15793 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规范 SC/T 1009 稻田养鱼技术规范 DB33/ 595 稻鸭生态共育 DB33/T 986 稻鳖共生轮作技术规范 DB44/T 175 螟黄赤眼蜂扩繁与应用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赤眼蜂 Trichogramma 赤眼蜂是一类个体微小的寄生蜂,可寄生多种鳞翅目害虫的卵,将害虫杀灭于卵期,本文中的赤眼 蜂专指螟黄赤眼蜂和稻螟赤眼蜂。 3.2 产卵始盛期 oviposition period with more than 16% eggs laid 已产卵量占所调查螟蛾总卵量的16%时,该螟虫态即进入产卵始盛期。根据发蛾始盛期可算出产卵 始盛期,发蛾始盛期加上产卵前期即为该螟虫的产卵始盛期。如二化螟产卵始盛期为二化螟螟蛾始盛期 加上产卵前期12 d,为二化螟产卵始盛期。 3.3 释放器 releasing tools 装载有赤眼蜂寄生卵的器具。 3.4 1 DB44/T 2219—2019 功能植物 functional plant 指农业生态调控中具有某些特定功能设定的植物,如蜜源植物,能吸引天敌并为天敌提供生存必需 营养;诱集植物,对特定的害虫具有吸引诱集作用和护卫功能,减轻被保护作物的受害虫危害水平。 4 配套技术措施 4.1 配套技术措施总则 下列配套技术对赤眼蜂防治效果具有正面作用,可选择性实施。 4.2 农业防治技术 4.2.1 种植抗(耐)病虫水稻品种。 4.2.2 采取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进行管理。 4.2.3 灭杀越冬虫源;冬季翻田曝晒,春季和早稻收割后灌水沤田。 4.3 理化诱控 每亩放置性诱剂诱捕器2个,按照性诱剂使用说明定期更换诱芯1次。 4.4 稻田养殖 4.4.1 稻田养殖总则 开展稻田养鸭或养鱼或养鳖等稻田养殖措施帮助除虫除草。 4.4.2 稻田养鸭 开展稻田养鸭技术措施和用药规范可参照DB33/ 595第一部分生产技术规程的规定。 4.4.3 稻田养鱼 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稻田养鱼措施,稻田养鱼技术措施和用药规范可参照SC/T 1009中7.1~7.5的 规定。 4.4.4 稻田养鳖 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稻田养鳖措施,稻田养鳖技术措施和用药规范可参照DB33/T 986中8.1~8.4 的规定。 4.5 种植功能植物 在田埂上种植诱集植物如香根草,诱集二化螟在其产卵,降低螟虫存活率;同时种植蜜源植物如芝 麻、黄豆等为赤眼蜂等天敌提供花粉或花蜜。 4.6 安全科学使用高效低风险化学农药 在释放赤眼蜂期间,如需施用化学农药防治其他害虫时,应遵循安全科学使用高效低风险化学农药 原则,避免对赤眼蜂造成伤害。 5 释放赤眼蜂步骤 2 DB44/T 2219—2019 5.1 稻纵卷叶螟产卵高峰期预测 稻纵卷叶螟成蛾发生高峰期和发生量预测符合GB/T 15793中7.1.2相关规定,成蛾产卵高峰期在成 蛾发生高峰期后3 d~6 d。 5.2 二化螟成蛾产卵始盛期预测 二化螟发蛾始盛期预测符合GB/T 15792中8.1.2相关规定,二化螟成蛾产卵始盛期为二化螟发蛾始 盛期加上12 d。 5.3 放蜂适期 防治稻纵卷叶螟,在稻纵卷叶螟产卵高峰期前3 d放蜂;防治二化螟,在二化螟成蛾产卵始盛期前3 d放蜂。 5.4 释放器种类 根据稻田环境,选择释放器类型,其中释放器符合DB44/T 175中的相关规定。 5.5 放蜂次数 连续释放2次~3次赤眼蜂,每次间隔3 d~5 d。 5.6 放蜂数量 当螟虫成虫发生数量每亩≤100头时,每亩每次放5000头至10000头赤眼蜂。当螟虫成虫发生情况偏 高时,适当提高放蜂数量。 5.7 放蜂方法 采用对角线法或平行线法将释放器均匀释放,避免阳光直射。对角线法每亩放5个点,适合面积小 的单块田,放蜂点分布见图A.1;平行线法放蜂田间沿田垅方向做直线行走,每15 m设一放蜂点,放蜂 行距为10 m,初始放蜂点距田边5 m(见图A.2),对面积较大,连片种植的作物,宜采用平行线法。 5.8 赤眼蜂产品选购和保存 选购合格赤眼蜂产品,可参考DB44/T 175中5.1~6.1相关规定。放蜂期如遇雨水天气,可将赤眼蜂 产品储存在温度10 ℃±1 ℃、相对湿度75 %±5 %的环境下,储存时间≤7 d。储存室内不放置农药 等有毒物,保证赤眼蜂产品透气,防止被老鼠虫蚁为害。 6 稻田释放赤眼蜂效果调查 6.1 调查时间 于水稻破口前调查卷叶率和枯心率,于水稻收获前调查白穗率。 6.2 调查方法 采取平行跳跃式或五点取样法,每块田调查5个点,每点查20丛,统计稻株顶部3张叶片的卷叶数, 计算卷叶率;同时统计枯心稻株数,计算枯心率,同样方法于水稻收获前调查计算白穗率。 6.3 计算公式: 3 DB44/T 2219—2019 6.3.1 卷叶率 调查田块的卷叶率按式(1)计算。 B1 × 100 ..................................... (1) C1 A1 = 式中: A1——调查田块卷叶率,%; B1——总卷叶数; C1——100丛叶片数。 6.3.2 枯心(或白穗)率 调查田块的枯心(或白穗)率按式(2)计算。 A2 = B2 × 100 ..................................... (2) C2 式中: A2——调查田块枯心(或白穗)率,%; B2——调查田块枯心(白穗)株数; C2——100丛分蘖数。 4 DB44/T 2219—2019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稻田放蜂蜂卡放置点示意图 图A.1 对角线法 5 点放蜂示意图 5米 15 米 10 米 图A.2 平行线法放蜂示意图 5 DB44/T 2219—2019 参 考 文 献 [1] 钟旭华,黄农荣,郑海波,等.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规程[J].广东农业科学,2007(5):13 - 15. [2] 张跃进,刘志华.水稻螟虫及稻纵卷叶螟测报与防控技术[D],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3] 古汉明,王凤兰,黄子锋.无公害稻鸭共作生产技术规程[J].广东农业科学,2005,(02):80 81. [4] 刘静.稻蛙共生种养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13,(24):59 - 60. [5] 朱炳全.稻田养蛙防治害虫的研究初报[J].中国生物防治,2000,(04):186 - 187. [6] 杨凌峰.性诱剂和赤眼蜂防控水稻螟虫效果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17,(04):130 - 131. [7] 蒋庆琳,张武鸣,彭浩民,等.田间人工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控稻纵卷叶螟技术研究[J].广西植 保,2016,29(03):1 – 5+11. [8] 胡长安,王建武,杜桂丽,等.稻螟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示范[J].安徽农学通 报,2016,22(11):70+123. [9] 徐 东 红 .2015 年 稻 田 人 工 释 放 赤 眼 蜂 防 治 水 稻 二 化 螟 应 用 技 术 试 验 [J]. 北 方 水 稻,2016,46(03): 36 - 37+50. [10] 祝 新 , 欧 阳 承 , 何 军 , 等 . 人 工 释 放 赤 眼 蜂 防 治 稻 纵 卷 叶 螟 示 范 初 报 [J]. 中 国 农 业 信 息,2016,(08): 110 - 111. [11] 王子辰.应用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关键因子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 [12] 张俊杰.水稻二化螟赤眼蜂寄生效果评价及其滞育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13] 陈月娣.稻螟赤眼蜂防控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15,(03):130+118. [14] 王丹,马晓慧.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05):113 - 115. [15] 司 兆 胜 , 陈 继 光 , 宋 显 东 , 等 . 稻 螟 赤 眼 蜂 防 治 水 稻 二 化 螟 效 果 初 探 [J]. 中 国 稻 米,2014,20(04):98 - 100. [16] 张仁.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试验[J].福建稻麦科技,2012,30(02):53 - 54. [17] 原晓华.水稻二化螟优势卵寄生蜂的初步筛选[D].吉林农业大学,2012. [18] 王致能.“蜂、蛙”技术对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 [19] 陈洪凡,黄寿山,张玉烛,等.稻螟赤眼蜂对二化螟和台湾稻螟的控制潜能评价[J].应用生态 学报,2010,21(03):743 - 748. [20] 董本春,李晓光,高德宇,张富满. 螟黄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研究[J]. 植物保护, 2001, (04): 45-4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DB44-T 2219-2019 释放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技术规程 广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3:57:5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