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ICS 65.020.30 B 43 DB 1507 呼 伦 贝 尔 市 地 方 标 准 DB1507/T 28—2020 农区肉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eef Cattle Feeding and Management in Agricultural Area 2020-05-12 发布 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08-12 实施 发 布 DB1507/T 28—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呼伦贝尔市农牧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呼伦贝尔市畜牧工作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包利锋、格格、王景顺、罗保华、李疆、王玉、许忠霞、多乐、邵惠敏、李明、 汪学彬。 I DB1507/T 28—2020 农区肉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区肉牛饲养的术语和定义、牛舍及环境、牛源、饲草、饲料及饮用水、饲养管理、 繁殖技术、卫生防疫及兽药使用、灭鼠与杀虫、病、死牛及废弃物处理、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呼伦贝尔市农区肉牛的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 682 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 NY/T 116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 1335 牛人工授精技术规程 NY/T 1343 草原划区轮牧技术规程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T 5030 无公害农产品 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2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 5126 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肉牛 beef cattle 在经济或体型结构上用于生产牛肉的品种(系)。 3.2 犊牛 calf 出生到6月龄期间的牛。 3.3 初乳 colostrum 母牛分娩后7 d内所分泌的乳汁。 1 DB1507/T 28—2020 3.4 粗饲料 roughage 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 %,以风干物为饲喂形式的饲料。 4 牛舍及环境 4.1 牛舍 牛舍建设应符合NY/T 682的要求。 4.2 环境条件 4.2.1 牛舍环境 牛舍应地面干燥、坐北向南、有良好的保暖、通风、采光性能。牛舍内温度、湿度、气流、光照、 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 NY/T 388 的要求。 4.2.2 牛舍建设 牛舍外修建与舍内粪尿沟相通的排污沟及化粪池,能够进行粪污无害化处理。 5 牛源 国内外培育的良种牛及其与本地品种牛杂交的后代及地方良种牛。购入牛后应在隔离场(区)观察不 少于 30 d,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转入群。 6 饲草、饲料及饮用水 6.1 饲草、饲料加工 6.1.1 饲料种类 肉牛饲料种类包括青绿饲料类、块根块茎瓜果类、干草类、农副产品类、谷实类、糠麸类、饼粕类、 糟渣类和矿物质类饲料。 6.1.2 加工调制 饲草、饲料在饲喂前进行加工调制。籽实饲料应粉碎,青干草、农作物秸秆饲料和青绿饲料应切短 或进行青贮、氨化、微贮处理。 6.1.3 储存 饲草、饲料应贮藏于饲草库、饲料库。 6.2 饲料配制 应根据牛的生产用途、目标、体重、膘情,合理搭配饲喂。有条件的应饲喂全混合日粮。饲料卫生 质量应符合 NY 5032 的要求。饲料中不应加入动物性饲料、抗生素、激素类产品及其他违禁药品。使用 含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应符合停药期规定。犊牛不应饲喂尿素。 2 DB1507/T 28—2020 6.3 饮用水 饮水应符合NY 5027的要求。 7 饲养管理 7.1 犊牛饲养管理 7.1.1 初生犊牛护理 7.1.1.1 出生护理 犊牛产出后立即用消毒纱布或毛巾擦净口鼻腔粘液,用消毒剪刀在距腹部6 cm~8 cm处剪断脐带, 排除脐带中的血液后结扎,用5 %的碘酊消毒断面。母牛正常产犊,应让母牛舐食犊牛体躯上的黏液而 无需进行擦拭;若母牛不舔舐时,需人工及时擦净。然后称重、编号、登记。 7.1.1.2 哺喂初乳 犊牛欲站立时,应帮助其站立并吮哺初乳。若犊牛不能及时站立自主吸吮初乳,应人工挤乳,利用 器械及时哺喂,保证犊牛在出生后1 h内吃到初乳,出生后3 d内吃足初乳。 7.1.2 犊牛饲养 7.1.2.1 饲喂常乳 犊牛随母牛哺乳,哺乳期一般不超过六个月。根据犊牛的日增重衡量母乳是否充足,日增重低于 650 g 时,适当增加母牛精饲料喂量。若母牛无乳、患病或死亡,应及时找保姆牛哺乳,或人工喂乳。 7.1.2.2 采食训练 犊牛出生 7 d~15 d 后,诱导采食优质青干草和犊牛料,初期喂 10 g~20 g 粥状饲料;30 d 时每 日补饲配合饲料增至 300 g~500 g;60 d 至断奶逐渐增加喂量,精饲料分早、中、晚三次补给。 7.1.2.3 断奶 犊牛四月龄至六月龄,体重达到 100 kg~150 kg 或日采食犊牛料达到 1 kg 以上,日增重保持在 0.8 kg~1 kg 时断奶。 7.1.2.4 饮水 犊牛在哺乳期也应注意饮水,初期先在水中加入少量奶,引导犊牛饮水;10 d 以内给 36 ℃~37 ℃ 温开水;10 d 后即可自由饮用常温水,但水温不应低于 15 ℃。 7.1.3 日常管理 7.1.3.1 圈舍 犊牛舍保持通风、干燥、明亮、安静、清洁卫生,环境温度在 10 ℃~25 ℃,气温过高或过低时, 应防暑保温。 7.1.3.2 运动 10 d~15 d 后把犊牛放入运动场中自由运动和接受阳光,每天进行 0.5 h~1 h 的驱赶运动,一月 3 DB1507/T 28—2020 龄后逐渐延长运动时间,增强体质。冬天气温低的地方及雨天,一月龄以下的犊牛不应到室外活动。 7.1.3.3 清洁 犊牛舍及设施应清洗消毒。每日应给犊牛刷拭一次,保持皮肤清洁。 7.2 母牛饲养管理 7.2.1 育成母牛饲养管理 7.2.1.1 六月龄至十二月龄 日粮应以优质青粗饲料为主,适当补充精饲料。日粮中干物质的 70 %应来源于青粗饲料,30 %来 源于精饲料;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应保持在 14 %左右,混合精料按体重的 0.6 %~0.8 %供给。 7.2.1.2 十二月龄至初次怀孕 日粮中粗饲料应以优质干草、青贮料为主,占干物质总量的 75 %;精饲料占 25 %。日粮中粗蛋白 质含量应保持在 12 %以上,混合精料应按体重的 0.7 %~0.9 %供给。若日增重达到 0.6 kg~0.65 kg, 可不喂或少喂精饲料。 7.2.1.3 初次怀孕到第一次分娩 妊娠前期应符合十二月龄至初次怀孕阶段饲养方法饲养,但饲料应多样全价。分娩前二个月至三个 月,应减少粗饲料,增加精饲料。 7.2.1.4 日常管理 初次怀孕的母牛,应经常刷拭、按摩,使其养成温顺的习性,防止激烈运动引起流产。修蹄应在妊 娠期前五个月至六个月进行,分娩前五个月至六个月应开始按摩乳房,每次 3 min~5 min,至产前 15 d 停止按摩。预产期前 15 d,应将母牛转入产房饲养。 7.2.2 成年母牛饲养管理 7.2.2.1 生长期母牛 尚未达到体成熟的生长期母牛,妊娠前六个月应保持中上等膘情,混合精饲料应按体重的0.5 %~ 0.6 %供给,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应保持在12 %~14 %;妊娠后三个月应注意母牛不宜过肥。 7.2.2.2 怀孕母牛 7.2.2.2.1 怀孕母牛应控制棉籽饼、菜籽饼、酒糟的饲喂量,不喂冰冻、发霉饲料;根据母牛个体大 小及不同生理阶段合理搭配日粮,混合精饲料应按体重的 0.4 %~0.5 %供给,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应 保持在 10 %~12 %。饮水温度应不低于 10 ℃。应适量运动,做好保胎工作。 7.2.2.2.2 围产期母牛应加强护理,单栏饲喂,并让牛自由运动。产前应准备好接产、助产的用具和 药品。分娩时应细心照顾,需要时做好助产。母牛分娩后的胎衣如果超过 12 h 未排出,应进行药物治 疗或及时进行剥离手术。 7.2.2.3 哺乳母牛 哺乳期母牛应饲喂营养丰富、品质优良、易于消化的饲料。分娩后的前3 d,粗饲料应以优质干草 为主,精饲料逐渐增加,4 d后可转为正常日粮。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应保持在12 %~14 %。 4 DB1507/T 28—2020 7.2.2.4 空怀母牛 空怀母牛应保持适当的营养水平,混合精饲料按体重的0.3 %供给。应及时治疗繁殖障碍性疾病。 牛舍内应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应有足够的运动和日光浴时间。 7.3 放牧管理 有放牧条件的应采取放牧、放牧加补饲的饲养方式。放牧条件好的应实行划区轮牧,划区轮牧技术 要点按照 NY/T 1343 的要求。放牧中应合理安排放牧路线,减少牛只游走时间。 7.4 补饲管理 冬季应储备饲草,储备量根据存栏数量而定。放牧期应根据草场质量、肉牛膘情适当补饲精料。 8 繁殖技术 8.1 发情配种 8.1.1 初配年龄 初配年龄大于等于十六月龄,体重大于等于成年体重的70 %。 8.1.2 发情鉴定 8.1.2.1 询问畜主 输精员向畜主询问受配母牛年龄、胎次、产犊、发情、健康、精神情况。 8.1.2.2 外观检查 综合母牛食欲、精神状态、阴门粘液变化及接受爬跨情况,确定是否发情。 8.1.2.3 直肠检查 通过直肠触摸子宫颈、子宫及卵巢,检查卵泡发育情况,排除生殖疾患、妊娠及妊娠后假发情。 8.1.3 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按照NY/T 1335的要求执行。 8.2 妊娠诊断 8.2.1 诊断时间 母牛输精后进行二次妊娠诊断,第一次在配种后30 d~50 d,第二次在配种后三个月。 8.2.2 诊断方法 8.2.2.1 外部观察法 母牛配种后不再发情,且食欲大增、性情温和、毛色光亮、体重增加,则可能怀孕。 8.2.2.2 直肠检查法 输精后40 d~50 d,通过直检卵巢上黄体、子宫形态和质地、子宫动脉情况综合判断。 5 DB1507/T 28—2020 8.2.2.3 超声诊断法 输精后30 d~35 d使用B超仪诊断。通过观察卵巢及卵泡扫描图像的动态变化进行判断。 9 卫生防疫及兽药使用 9.1 卫生消毒 9.1.1 环境消毒 牛场门口和牛舍门口应设消毒池,及时更换消毒液。牛舍周围环境(包括运动场)每7 d消毒一次。 场内污水池、排粪坑和下水道每30 d消毒一次。 9.1.2 牛舍消毒 牛舍内应每天及时清除粪便和废弃物,保持清洁、卫生。每批牛调出后,应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

pdf文档 DB1507-T28-2020 农区肉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呼伦贝尔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07-T28-2020 农区肉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呼伦贝尔市 第 1 页 DB1507-T28-2020 农区肉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呼伦贝尔市 第 2 页 DB1507-T28-2020 农区肉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呼伦贝尔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4 09:58:1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