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ICS B22 65.020.20 DB4203 湖 北 省 十 堰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203/T 179—2020 玉米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2020 -04 -25 发布 十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4 - 30 实施 发 布 DB4203/T 179—2020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十堰市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十堰市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北鸿大粮油 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青松、肖能武、郭元平、王巍、张世洪、周刚、金善忠、龚世飞、杨虎、余 长平、张振、胡寿荣、崔鹏、欧阳友香、许红霞、袁修华。 本标准由十堰市农业科学院负责解释。 本 标 准 实 施 应 用 中 的 疑 问 , 可 咨 询 十 堰 市 农 业 科 学 院 , 联 系 电 话 0719-8465802 , 邮 箱 [email protected];对本标准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十堰市农业科学院,联系电话0719-8465802, 邮箱[email protected]。 I DB4203/T 179—2020 玉米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绿色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及处理、选地与整地、播种、施肥、病虫草害 综合防治、抗旱排渍、收获及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十堰市玉米绿色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7414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绿色生产 按照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以节本增效、降低污染、提高质量为目标,以选用良种、合 理施肥、综合防控、科学管理等为技术手段,实施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一种综合措施。 4 品种选择及处理 4.1 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湖北省审定的适宜本地区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玉米品种。 4.2 种子质量 种子包装符合 GB/T 7414 的规定。种子质量符合 GB 4404.1 的规定。 4.3 种子处理 提倡使用包衣种子;未包衣的种子应进行晒种处理,春播晾晒 1 d~2 d,夏播晾晒 1 h 即可。 1 DB4203/T 179—2020 5 选地与整地 5.1 选地 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排灌良好的耕地,符合GB 15618的规定。 5.2 整地 5.2.1 冬闲地 适时深翻冬炕,耕深 20 cm~25 cm,耕作层深浅一致,无漏耕。播种前 15 d 左右视天气状况和地 块墒情整地耙碎,再二次耕地,耕深 15 cm~20 cm,然后耙碎整平,要求上虚下实,无大于 4 cm 以上 的土垡。 5.2.2 毁茬地 毁茬地块及时抢墒耕地,耕深15 cm~20 cm,精耕细耙,平整地面。在一些土壤质地条件较好的田 地上,可进行免耕。 6 播种 6.1 播期 根据当地当年气候情况,确定适宜播期。低山丘陵地区春播适宜播种期为 3 月下旬至 4 月中旬、夏 播 6 月中旬以前;高山地区春播适宜播种期为 3 月下旬至 4 月底。育苗移栽可比直播提早 10 d~15 d; 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提早 7 d~15 d 播种;育苗移栽 3 叶~4 叶时为育苗移栽适期。 6.2 种植方式 6.2.1 等行种植 行距 50 cm~65 cm,株距 20 cm~30 cm,每穴保留 1 苗。 6.2.2 宽窄行种植 宽行距80 cm~100 cm,窄行距30 cm~40 cm,每穴保留2苗,株距20 cm~30 cm,相邻两行以错窝 呈三角形为宜。 6.3 种植密度 2 根据选用品种特性、种植方式确定适宜种植密度。每 667m 单作密度 4500 株~5000 株,套作密度 3000 株~4000 株。 6.4 播种方法 2 每 667m 播种量 1.8 kg~2 kg。播种或移栽时按种植规格,开好播种沟,每穴 1 粒~2 粒,碎土盖 种 3 cm~5 ㎝,要求深浅一致、覆土均匀。直播地膜覆盖后要立即盖膜严实;育苗移栽要带土移栽, 栽后立即浇定根水;移栽地膜覆盖整地后要抢墒覆膜,破膜移栽后要用土压实破口。 7 施肥 2 DB4203/T 179—2020 7.1 施肥原则 符合 NY/T 496 的相关规定。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土壤养分状况以及肥料的效应等,按照有机肥 与无机肥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确定适宜的肥料配比、施肥量、施肥措施。 7.2 施肥方法 7.2.1 底肥 2 每 667m 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2000 kg~3000 kg 或 500 kg~800 kg 的商品有机肥、复合肥(总 养分≥45%)40 kg,整地前作底肥一次性施入。 7.2.2 苗肥 2 幼苗5片~6片可见叶期,每667 m 追施尿素8 kg~10 kg。 7.2.3 穗肥 2 植株大喇叭口期,根据植株长势每667m 追施尿素12 kg~18 kg。 8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8.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化学防治 为辅助。 8.2 防治措施 8.2.1 农业防治 采用抗病良种、种子包衣处理、轮作倒茬、合理深耕、肥水管理、清洁田园等措施防治。 8.2.2 生物防治 采用微生物制剂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 200 倍液防治玉米螟;或人工释放赤眼蜂方法防治二代 玉米螟,可在产卵中、盛期各放蜂 1 次。 8.2.3 物理防治 采用杀虫灯、糖醋液等物理方法诱杀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害虫。 8.2.4 化学防治 适时用药,安全用药,交替用药,严格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农药选用符合 GB/T 8321 规定。 8.2.4.1 玉米叶斑病 2 玉米初发病时或植株病叶率达到 20%的防治指标时,每 667 m 用苯甲·丙环唑乳油 20 ml 或杜邦·克 露 180 g,或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或 70%甲基硫菌灵(甲 3 DB4203/T 179—2020 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 倍~8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于晴天下午均匀喷于叶面防 病。间隔 7 d~10 d 防治 1 次,连续防治 2~3 次。 8.2.4.2 地下害虫 苗期,在幼苗被害株率达 10%时,用 50%辛硫磷乳油 1000 倍液或高效氟氯氰菊酯喷雾防治。 8.2.4.3 玉米螟 2 大喇叭口期,每 667 m 用 5%辛硫磷颗粒剂 1 kg 拌细土丢心叶。 8.2.4.4 草地贪夜蛾 苗期至小喇叭口期被害株率达 5%,大喇叭口期以后被害株率达 10%,药剂可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 酸盐、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等喷雾防治。 8.2.4.5 化学除草 2 播后苗前每 667 m 用 50%乙草胺乳油 150 ml~250 ml,或 40%阿特拉津胶悬剂 200 ml~250 ml, 或乙阿合剂(阿特拉津和乙草胺混合剂)150 ml~200 ml,兑水 50 kg,均匀喷洒在土壤表面。 9 抗旱排渍 遭遇干旱应及时采取抗旱措施,抗旱灌溉水符合 GB 5084 的规定;遭遇长期阴雨,及时清沟排渍。 10 收获 玉米果穗苞叶自然变黄松散,籽粒硬化,并呈现成熟褐色层时为最佳收获期,抢晴收获,及时晾晒、 脱粒,干燥入库。 11 生产档案 建立玉米绿色生产档案,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病虫害种类和防治方式、选用的药剂 和剂量。采收和包装、运输、储存等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并保存 2 年以上。 4

pdf文档 DB 4203-T 179—2020 玉米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十堰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 4203-T 179—2020 玉米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十堰市 第 1 页 DB 4203-T 179—2020 玉米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十堰市 第 2 页 DB 4203-T 179—2020 玉米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十堰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4 09:42:5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