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262075.1
(22)申请日 2021.12.23
(73)专利权人 东莞新顶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 市清溪镇中坑路
北一街1号201室
(72)发明人 潘世才
(51)Int.Cl.
F16M 11/04(2006.01)
F16M 11/10(2006.01)
F16M 11/3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电脑支架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脑支架, 包括: 支
撑板及调节支架, 所述的支撑板及调节支架之间
通过转轴机构调节角度及高度; 所述的转轴机构
包括: 第一转轴部、 第二转轴部、 限位组件以及触
发组件; 所述的第二转轴部内设置有第一咬齿;
所述的限位组件包括: 限位轴体、 弧形限位块及
弹性件; 所述的第一转轴部、 第二转轴部之间通
过第一轴体连接; 所述的触发组件包括: 推轴及
连接于推轴的按键, 按键显露于调节支架; 本实
用新型在调节展开状态时, 无需使用触发组件,
直接转动即可调节; 而在调节折叠状态时, 一键
式触发, 通过单手按压按键后, 触发第一转轴部
和第二转轴部之间解锁, 两者之间可以相对转
动, 进而折叠, 调节简单、 方便 。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
CN 216590740 U
2022.05.24
CN 216590740 U
1.电脑支架, 包括: 支撑板 (100) 及调节支架 (200) ,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支撑板 (100) 及
调节支架 (200) 之间通过转轴机构 (3 00) 调节角度及高度;
所述的转轴机构 (300) 包括: 第一转轴部 (310) 、 第二转轴部 (320) 、 将第一转轴部 (310)
和第二转轴部 (320) 之间锁定的限位组件 (330) 以及触发该限位组件 (330) 释放第一转轴部
(310) 和第二 转轴部 (320) 的触发组件 (340) ;
所述的第二 转轴部 (320) 内设置有第一咬齿 (321 1) ;
所述的限位组件 (330) 包括: 限位轴体 (331) 、 可转动装配于限位轴体 (331) 上并带有第
二咬齿 (3321) 的弧形限位块 (332) 及将弧形限位块 (332) 保持第二咬齿 (3321) 与第一咬齿
(3211) 处于咬合状态的弹性件 (3 33) ;
所述的第一 转轴部 (310) 、 第二 转轴部 (320) 之间通过第一轴体 (3 50) 连接;
所述的触发组件 (340) 包括: 推轴 (341) 及连接于推轴 (341) 的按键 (342) , 按键 (342) 显
露于调节支架 (200) ; 所述的推轴 (341) 作用于所述弧形限位块 (332) , 将所述弧形限位块
(332) 与所述第二 转轴部 (320) 不再咬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限位轴体 (331) 安装于所述第
二转轴部 (320) 内, 与第二 转轴部 (320) 同轴装配;
所述的第二转轴部 (320) 内固定安装有齿环 (321) , 齿环 (321) 内壁设置有所述第一咬
齿 (3211)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限位轴体 (331) 上开设有弧形
槽 (3311) , 所述的弧形限位块 (332) 通过轴体可转动于弧形槽 (3311) 内, 且弧形限位块
(332) 外壁设置有所述第二咬齿 (3321) ; 所述的弹性件 (333) 向弧形限位块 (332) 施加弹力,
使第二咬齿 (3 321) 凸出于限位轴体 (3 31) 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咬齿 (321 1) 咬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脑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弧形 限位块 (332) 的一端成型
所述第二咬齿 (3321) , 另一端为斜面 (3322) , 所述的推轴 (341) 作用于所述斜面 (3322) , 所
述推轴 (341) 直线移动通过斜 面 (3322) 转换为所述弧形限位 块 (332) 的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电脑 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弹性件 (3 33) 为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齿环 (321) 外壁设置有卡凸
(3212) , 第二 转轴部 (320) 内壁对应设置有卡槽 (32 2)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按键 (342) 同轴安装于第一转
轴部 (310) 内, 且按键 (342) 的按压/回弹方 向为轴向; 所述的第一转轴部 (310) 内设置有复
位弹簧 (311) ; 所述的按键 (342) 内移推动所述的推轴 (341) ; 所述的复位弹簧 (311) 提出所
述按键 (342) 复位的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二转轴部 (320) 两侧设置有
限位板 (3213) , 所述限位板 (3213) 将所述限位组件 (3 30) 限位于第二 转轴部 (320) 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支撑板 (100) 包括: 上支撑板
(110) 及下支撑板 (120) , 上支 撑板 (110) 、 下支撑板 (120) 与调节支架 (200) 之间分别设置有
所述的转轴机构 (3 00) 。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脑支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转轴部 (310) 固定于调 节
支架 (200) , 第二转轴部 (320) 固定 于支撑板 (100)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590740 U
2电脑支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电脑 支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电脑支架是一种用对笔记本电脑进行支撑, 在支撑的同时能够调节高度以及角
度, 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0003]现有技术中的电脑支架包括: 支撑板以及调节支架, 调节支架和支撑板之间是通
过阻尼器或者转轴连接的, 通过摩擦力来限制两者之间的角度变化, 但是长时间使用后, 支
撑板和调节支架之间的摩 擦力减少, 能够定位力减少, 在使用过程中, 难以在所设定的角度
中进行固定, 影响使用。
[0004]再有, 现有技术中电脑支架在调节高度以及角度的过程中, 步骤繁琐, 同时产品的
结构复杂, 造价高。 现有的电脑 支架, 有两种结构形式:
[0005]第一种结构是完全通过平面或圆柱面的摩擦力形成阻尼, 无级调节的, 即任何一
个转轴, 都可以做任意角度的调整, 形成无 数个停止位置;
[0006]第二种结构主要是通过齿啮合, 机构卡住, 提供阻力, 平面或圆柱面的摩擦力形成
阻尼作为辅助进 行调节的, 这种调节, 是有级的, 即任何一个转轴, 停止位置都是有限的。 上
述的两种结构, 具有以下缺 点:
[0007]第一种结构, 往展开和折叠 的方向调整, 都是需要比较大的操作力, 克服阻尼力,
体验感很差, 特别是对于力气 较小的小孩或女性用户。 第二种结构, 解决了往展开和折叠的
方向调整所需操作力比较大的问题, 但不管是打开和关闭, 都需要按动解锁按钮, 比较繁
琐。 为了克服上述的问题, 申请人对现有技术进行了改进, 不需要按动任何按钮, 即可打开
或往打开方向增加角度, 只有在关闭或往关闭方向调整角度时, 才需要按动一个微动按钮,
操作更方便更人性化, 按钮的行程明显比现有的结构短, 操作力明显小。 操作相当轻便, 小
孩和力气较小的女性用户也毫不费劲。
发明内容
[0008]有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脑 支架。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电脑支架, 包括: 支撑板及调
节支架, 所述的支撑板及调节支架之间通过转轴机构调节角度及高度; 所述的转轴机构包
括: 第一转轴部、 第二转轴部、 将第一转轴部和 第二转轴部之 间锁定的 限位组件以及触发该
限位组件释放第一转轴部和第二转轴部的触发组件; 所述的第二转轴部内设置有第一咬
齿;
[0010]所述的限位组件包括: 限位轴体、 可转动装配于限位轴体上并带有第二咬齿的弧
形限位块及将弧形限位块保持第二咬齿与第一咬齿处于咬合状态的弹性件; 所述的第一转
轴部、 第二转轴部之间通过第一轴体连接; 所述的触发组件包括: 推轴及连接于推轴的按
键, 按键显露于调节支架; 所述的推轴作用于所述弧形限位块, 将所述弧形限位块与所述第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6590740 U
3
专利 电脑支架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6:56:0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