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2537749.2
(22)申请日 2022.09.24
(73)专利权人 江西九二盐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342614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筠门岭
镇九二氟 盐基地
(72)发明人 谢宴虹 杨立树 李威烨
(74)专利代理 机构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43210
专利代理师 吴越
(51)Int.Cl.
C02F 9/04(2006.01)
B01D 21/2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絮凝沉降桶及废水沉淀过滤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絮凝沉降桶及废水
沉淀过滤系统, 包括外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絮凝
沉降桶还包括: 上下敞口的内桶, 环形溢流沟槽,
上清液排放管; 所述内桶容置在外桶内, 从而使
内桶桶壁与外桶桶壁之间形成上清液容腔; 所述
环形溢流沟槽贴合外桶内壁水平设置于上清液
容腔内, 且 所述环形溢流沟槽位于内桶顶部桶口
的下方, 所述环形溢流沟槽的内环 壁顶部沿环向
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溢流
通道; 所述上清液排放管贯穿外桶桶壁与环形溢
流沟槽的底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絮凝沉降桶可将
絮凝沉淀后的上清液自动排出以及将下层絮凝
沉淀快速分离, 可实现废水絮凝沉降的连续作
业。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9页
CN 218146188 U
2022.12.27
CN 218146188 U
1.絮凝沉降桶, 包括外桶, 所述外桶的下部呈圆锥形, 所述外桶的底部设置有沉淀排放
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絮凝沉降桶还包括: 上下敞口的内桶, 环形溢流沟槽, 上清液排放管;
所述内桶容置在外桶内, 从而使内桶桶壁与外桶桶壁之间形成上清液容腔, 所述内桶用于
接收废水和絮凝剂, 从而使废水与絮凝剂在内桶中接触混合而发生絮凝反应, 所述上清液
容腔用于积存澄清后的上清液, 并将上清液与内桶所接 收的废水进行隔离; 所述环形溢流
沟槽贴合外桶内壁水平设置于上清液容腔内, 且所述环形溢流沟槽位于内桶顶部桶口的下
方, 所述环形溢流沟槽的内环壁顶部沿环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溢流
通道; 所述上清液排 放管贯穿外桶桶壁与环形溢流沟槽的底部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沉降桶,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刮浆组件; 所述刮浆组件包括刮
板转轴, 固定设置于外桶顶部的驱动装置, 与刮板转轴底端连接、 且位于内桶下方的刮板;
所述刮板转轴贯穿内桶容腔与过滤环盖板密封转动连接, 且所述刮板转轴上端与驱动装置
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下端延伸至外桶底部;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刮板转轴转动, 进而 带动刮板
紧贴外桶底部内壁 转动, 以将外桶下部的絮凝沉淀刮离 至沉淀排 放口处排 放。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絮凝沉降桶,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过滤板, 所述环形过滤板设
置于内桶外壁底端与外桶内壁之间, 从而 使内桶、 外桶与环形 过滤板之间形成上清液容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絮凝沉降桶,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溢流过滤环; 所述溢流过滤环设
置于内桶的顶端且与内桶的桶口匹配接应, 所述溢流过滤环的上端开口处密封盖合有过滤
环盖板, 所述溢流过 滤环用以对内桶顶部溢流至上清液回收腔体内的水体进行 过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絮凝沉降桶,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进料管, 所述进料管贯穿过
滤环盖板延伸至内桶腔体的底部位置 。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絮凝沉降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溢流过滤环可拆卸的设置于 内桶
的顶端。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絮凝沉降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过滤板由3~6块弧形过滤板
拼接而成, 所述弧形 过滤板可拆卸的设置 于内桶外壁底端与外桶内壁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絮凝沉降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桶内壁上固定设置有L形托环,
所述内桶外壁底端上固定设置有反L形托环, 所述反L形托环与L形托环之间配合形成环形
卡口, 所述弧形过滤板卡入环形卡口内, 且所述弧形过滤板的内外两侧分别与反L形托环和
L形托环通过螺 栓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絮凝沉降桶, 其特征在于, 所述L形托环与反L形托环之间连接有
呈环形布设的多根桶体固定杆, 用以将内桶固定在外桶中。
10.废水沉淀过滤系统, 包括过滤设备, 废水收集搅拌桶, 絮凝剂配置桶, 所述絮凝剂配
置桶和废水收集搅拌桶内设置有搅拌装置, 所述过滤设备的废水出口通过废水输送管与废
水收集搅拌桶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沉淀过滤系统还包括权利要求 1至9任一所述的絮
凝沉降桶; 所述絮凝剂配置桶的出料 口通过絮凝剂输送管接入至内桶中, 所述废水收集搅
拌桶的出料口通过废水输送管接入至内桶中, 所述外桶中的沉淀排放口通过沉淀排放管与
过滤设备连接。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8146188 U
2絮凝沉降桶及废水沉淀过滤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絮凝沉降桶及废水沉淀过
滤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制盐行业通常会产生大量的含固体颗粒、 泥砂的生产废水, 由于环保要求, 生产
废水不能直接外排, 通常需要使用过滤设备, 如真空带式过滤机, 框式过滤机等进 行泥水过
滤分离, 分离后的滤后液、 洗布液等仍然都含有很多微细 泥浆, 由于水量大, 泥浆细, 这些含
微细泥浆的废水无法在过滤设备上进 行再次过滤, 因此需要进一步进 行澄清处理。 目前, 澄
清处理通常是采用修建沉降水池的方法, 即将这些水排入到沉降池中进行澄清, 澄清后的
清液则进 行入下一步处理工序, 而沉淀池中的泥浆则进 行人工清理, 此法不仅占地面积大,
且澄清效果差, 人工成本高, 同时人工清理出的泥浆因含水量大, 无法再次过滤, 从而带来
了严重的环保污染问题。
[0003]为了克服上述问题, 现有技术中会利用絮凝剂和絮凝沉降桶(絮凝沉降罐), 以对
废水进行絮凝沉降, 从而提高澄清效果和效率, 但是现有的絮凝沉降桶结构简单, 一般仅能
实现絮凝剂与废水 的混合形成絮凝反应, 功 能单一。 在利用絮凝沉降桶对废水进行絮凝沉
降时, 其操作过程为, 将废水和配置好的絮凝剂一同泵入絮凝沉降桶内, 待絮凝沉降一段时
间后, 需要分别对上层清液和下层絮凝沉淀进行抽排分离进行后续处理。 当絮凝沉降桶内
的物料排空完 毕后方可进 行下一批废水的处理, 因此现有的絮凝沉降桶只能进行废水的分
批絮凝沉降操作, 不能实现废水 的连续澄清作业, 并且上层清液和下层絮凝沉淀的分离操
作仍然是通过 人工作业进行, 机 械自动化 程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絮凝沉降桶及废水沉淀过滤系统, 本实用
新型絮凝沉降桶可将絮凝沉淀后的上清液自动排出以及将下层絮凝沉淀快速分离, 可实现
废水絮凝沉降的连续作业; 并且, 通过本实用新型絮凝沉降桶与过滤设备, 废水收集搅拌桶
等生产设备进 行联用, 可实现废水沉降、 过滤的闭环连续化作业, 从而 取代传统的沉降池进
行沉淀和人工清淤的方式, 进 而达到废水的机 械化处理和达标排 放。
[0005]本实用新型通过 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方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絮凝沉降桶, 包括外桶, 所述外桶的下部呈圆锥
形, 所述外桶的底部设置有沉淀排放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絮凝沉降桶还包括: 上下敞口的
内桶, 环形溢流沟槽, 上清液排放管; 所述内桶容置在外桶内, 从而使内桶桶壁与外桶桶壁
之间形成上清液容腔, 所述内桶用于接 收废水和絮凝剂, 从而使废水与絮凝剂在内桶中接
触混合而发生絮凝反应, 所述上清液容腔用于积存澄清后的上清液, 并将上清液与内桶所
接收的废水进行隔离; 所述环形溢流沟槽贴合外桶内壁水平设置于上清液容腔内, 且所述
环形溢流沟槽位于内桶顶部桶口的下方, 所述环形溢流沟槽的内环壁顶部沿环向均匀间隔说 明 书 1/6 页
3
CN 218146188 U
3
专利 絮凝沉降桶及废水沉淀过滤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3:26:5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