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140 B 47 DB4203 湖 北 省 十 堰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203/T 184—2020 中华蜜蜂人工育王技术规范 2020-08-01 发布 十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08-10 实施 发 布 DB4203/T 184—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十堰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神农蜂语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十堰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十堰市蜂伯安蜂业专 业合作社、十堰市畜牧业协会、竹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郧阳区畜牧技术推广站、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 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十堰市信息与标准化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西喆、王军、尹双双、曾全福、王琳琳、蒋齐仕、王平、蔡翼飞、陈艳芳、 王志勇、李锋、马建、朱轶。 本标准由湖北神农蜂语生物产业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本标准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神农蜂语生物产业有限公司,联系电话19971718458,邮箱 710013759 @qq.com;对本标准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神农蜂语生物产业有限公司,联系电 话19971718458,邮箱
[email protected]。有关标准信息可在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查询,查询网址为: http://dbba.sacinfo.org.cn/。 I DB4203/T 184—2020 中华蜜蜂人工育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华蜜蜂(简称中蜂)人工育王时间、必备条件、工具准备、种用群选择与培育、哺 育群选择与组织、移虫、移虫后管理、处女王交尾管理、育王档案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活框养殖的中华蜜蜂(简称中蜂)人工育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蜂王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性蜂。通过其产卵能力和外激素分泌直接影响蜂群的繁 殖力和生产力,维持蜂群稳定。 3.2 处女王 羽化出台后未经交配的蜂王。 3.3 人工育王 利用蜜蜂工蜂卵与蜂王卵同源于受精卵的生物学特点,将健康工蜂房中的受精卵或小幼虫转移到人 工王台内,放到哺育蜂群中,有计划地批量培育优质蜂王的技术。 3.4 种用群 种用群包括父群和母群,父群为培育蜂王提供种用雄蜂,母群为人工育王提供卵或小幼虫。 3.5 1 DB4203/T 184—2020 哺育群 拥有大量哺育蜂,能够保证分泌足够王浆哺育蜂王幼虫的强群。 3.6 交尾群 供处女王孵化、交尾和交尾产卵后的一段时间内临时生活的蜂群。 3.7 育王棒 人工育王专用工具,用质地坚硬且耐用的木料制成规定尺寸大小的圆柱形木棒,用来将融化后的蜂 蜡制成台基。 3.8 台基 在人工培育蜂王或生产蜂王浆时,用育王棒作为铸模,在熔化的蜂蜡中沾制成模拟蜂王巢房(王台) 形状的蜡碗。 3.9 育王框 人工育王专用工具,用于安装人工台基培育蜂王的框架。形似巢框,高度和宽度与巢框相同,框内 有2~3条台基条供安装台基。 3.10 移虫针 人工育王转移幼虫时的专用工具。有牛角和羊角两种材质。顶部为宽 1 mm~1.5 mm、厚约 0.1 mm 的弹性舌状薄片,下舌起虫,上舌推王浆和虫。 4 育王时间 4.1 外界蜜粉源比较丰富、蜂群强盛、天气温和、午间气温稳定在 20℃~30℃,交尾期避开雨季。 4.2 选择在第一个主要蜜源(油菜)和秋季主要蜜源(盐肤木)花期的尾期,培育春王和秋王,以 春王为主。其他主要蜜源花期也可以培育一定数量的蜂王,随时更换老劣蜂王。 5 育王必备条件 5.1 蜂场里有可作为父群和母群的优良蜂群。 5.2 有强健的哺育群和大量性成熟(10~30 日龄)的种用雄蜂。 6 工具准备 2 DB4203/T 184—2020 6.1 育王框制作 6.1.1 育王框框架由无异味、不易变形的木条制成。框架长、高与巢框相同,宽度 13 mm~15 mm。 6.1.2 育王框侧梁内侧开凿 2~3 个等距的浅槽,距离 30 mm~35 mm,嵌入可拆卸的木条作为台基条; 或者在两侧梁间等距固定 2~3 根可转动方向的活动木条,台基条之间距离 30 mm~35 mm。 6.2 育王棒制作 6.2.1 育王棒选用无异味、纹理细致的圆柱形木棒制作,长约 100 mm~120 mm。木棒两头打磨成光滑 的半球形,一头大一头小,大头顶端直径 8 mm~9 mm,小头直径为 7 mm~8 mm。 6.2.2 每次使用前,大头放在清水中浸泡 0.5 ~1 小时。 6.3 台基制作 6.3.1 将蜂场平时收集的赘脾、割掉的蜜盖蜡等蜡渣熬制过滤后做成纯蜂蜡块,放入盛有少量清水的 容器中,加热熔化后,放入 75 ℃~85 ℃热水中保持温度。 6.3.2 将浸泡好的育王棒大头(直径 8 mm~9 mm)的一端垂直插入蜡液中,浸入后立即提起,待棒头 上的蜡液凝固后再次浸入。第一次浸入蜡液深度为 10 mm~12 mm,其后逐次减少 2 mm,连蘸 2~3 次, 在棒头凝结成底厚口薄的蜡碗,放在凉水中冷却片刻后提出,用手轻轻旋转,使其脱离育王棒,形成若 干大小一致的蜡碗(台基) 。 6.4 其他工具 移虫针、尖头镊子、小号排笔等。 7 种用群选择与培育 7.1 种用群(母群)选择 根据蜂场规模大小,挑选出 1~8 群强群作为种用群。要求群势达到 6 框以上、抗病性强、蜂王 体型大、产卵力强、卵圈大、封盖子脾整齐、分蜂性弱、采集能力强、性情温驯、护脾能力强、不易 起盗的蜂群。也可以从其他蜂场或外地引进良种作为母群。 7.2 种用雄蜂(父群)培育 移虫前 20~25 天培育种用雄蜂。在种用群中加入切掉下半部分 1/2~1/3 的旧巢脾,促使工蜂在 切掉的旧脾下端营造雄蜂房,让蜂王产雄蜂卵,培育大量的适龄雄蜂。 7.3 蜂王幼虫培育 7.3.1 移虫前 8~12 天,将母群的蜂王用框式隔王板控制在育王区中部,在蜂王控制区放 3 张巢脾: 蜜脾、虫脾和粉脾。确保控制区内没有空巢房。 3 DB4203/T 184—2020 7.3.2 控王第 8 天抽出子脾,插入 1 张浅棕色的优质空巢脾,以便蜂王集中产卵在这 1 张空巢脾上, 记下第 1 天产卵圈的面积,第 4 天即可抽脾移虫育王。 8 哺育群选择与组织 8.1 哺育群选择 移虫前12天选择和组织哺育群。选择群势在6框以上、健康无病、蜜粉贮存充足、封盖子和哺育蜂 多(幼蜂应占全群的30%以上)、卵和小幼虫少、有轻微分蜂热的蜂群作为哺育群,适当紧脾,调整为 蜂多于脾。哺育群群势不足时,应提前10天选其他群中的成熟封盖子脾补充。 8.2 哺育群组织 移虫前2天,将哺育群的蜂王带1~2脾蜂提出另组一群,在原群育王。哺育群保留至少4张巢脾,包 括蜜粉脾、虫卵脾和封盖子脾。提走蜂王之后,要注意检查,及时毁除急造王台。 9 移虫 9.1 移虫准备 9.1.1 移虫当天,按照本标准 6.3.1 做好熔蜡。用小号排笔蘸熔蜡,将小竹片、小木片或硬纸片黏在 育王框台基条上为台基底座,方向朝下,背对框梁。台基底座之间间隔 30 mm~35 mm,一根台基条黏 8~ 10 个台基底座,一个育王框黏 15~30 个台基底座。然后在台基底座上刷熔蜡,用育王棒小头(直径为 7 mm~8 mm 的一端)套入台基口,提起台基垂直黏在底座上,粘稳后转动取出育王棒。黏合部位再蘸 蜡补刷一遍,确保牢固。 9.1.2 将粘有台基的育王框放入哺育群,让工蜂清理 2~3 小时。育王框位置在哺育群中央,两侧分别 放置以大幼虫为主的虫卵脾和封盖子脾,蜜粉脾放置在最外侧。 9.2 移虫方式 9.2.1 单次移虫:在台基内点蜂王浆或蜂蜜后,直接将巢房内孵化 24 小时内的幼虫用移虫针移入台基 内底部。 9.2.2 复式移虫:将孵化 1~2 日龄的幼虫移入台基中,经过大约 24 小时的哺育后,用镊子从王台中 取出,再用移虫针移入孵化 24 小时内的幼虫。 9.3 移虫操作 从蜂群中取出预先准备好的幼虫脾放入育王框,选择虫龄一致的幼虫,用移虫针从幼虫背部方向插 入虫体下方,用下舌将幼虫轻轻挑起,安放在台基底部正中间的位置,弹出移虫针上舌,将幼虫推入。 移入台基时,不能翻转幼虫,也不能将蜂王浆覆盖在幼虫身上。 10 移虫后管理 4 DB4203/T 184—2020 10.1 哺育群管理 10.1.1 移虫后,对哺育群补充饲喂花粉,每晚奖励饲喂 0.5 kg 糖饲料,直至王台封盖。王台封盖后, 将育王框提放到事先准备好的其它无王群中养护成熟,原哺育群放入第 2 批新移虫的育王框(每个哺育 群只能连续育王 1~2 次)。 10.1.2 哺育群哺育 7~9 天后,应从其它蜂群调入正在出房的封盖子脾,增强群势和哺育能力。育王 完成后,应留下一个成熟王台。 10.2 王台管理 10.2.1 单次或复式第 2 次移虫的第 2 天,检查王台的接受情况。若接受率达到 50%以上,保留下 15~ 20 个王台,就不必再补移;若保留王台在 10 个以下,需进行补移,补移之前将已接受王台做上标记, 与补移王台进行区分。 10.2.2 王台接受率合格后,5 天之内不再开箱检查。待王台封盖后,再检查一次,淘汰封盖早、畸形、 瘦小的王台,保留外观粗壮、发育正常的王台。 10.3 急造王台毁除 哺育群在移虫的第 5 天,养护封盖王台的蜂群在介入封盖王台的第 6 天,检查并彻底毁除蜂脾上的 所有急造王台。 11 处女王交尾管理 11.1 交尾场地选择 11.1.1 交尾场地选择在地势高、干燥、背风向阳、环境安静、远离江河湖泊和大型水库的地方。场地 附近无污染源,空气质量符合 GB 3095 中二类区要求,水质符合 NY 5027 的规定。交尾场地周围蜜粉源 丰富,有利于处女王定位的草丛、灌木等自然标志。 11.1.2 中蜂交尾场地要远离西方蜜蜂蜂场 5 km 以上,避开西方蜜蜂放蜂时段。 11.2 交尾群组织与摆放 11.2.1 在介入成熟王台前 1 天组织交尾群,在工蜂出勤较多时,带蜂提出一框含封盖子较多的子脾, 另提一框蜂抖入其中,检查并毁除脾上的自然王台,封闭巢门。 11.2.2 将交尾群搬移距离原蜂场 2.5km 外的场地,箱距 2m 开外,分散摆放,巢门方向错开。 11.3 介入王台 单次移虫或复式第 2 次移虫后的第 10 天,将王台介入交尾群。视交尾群分区情况,用隔板对交尾 群进行分区和阻断,各区蜜蜂不能互相通行,然后在每区介入 1 个王台。将育王框上
DB4203-T 184-2020 中华蜜蜂人工育王技术规范 十堰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10:57:2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