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30 B 43 DB3309 DB3309 山 舟市山 地市 方 标 标准准 浙 舟 江 省 地 方 DB3309/T 14—2018 代替 DB3309 /T 14.1-2003, DB3309/T 14.2-2003,DB3309/T 14.3-2003 ,DB3309/T 14.4-2003 浙东白鹅(舟山)饲养技术规范 2018- 06- 10 发布 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8 - 06 -10 实施 发 布 DB3309/T 14-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3309/T 14.1-2003《浙东白鹅(舟山)饲养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种鹅》、DB3309/T 14.2-2003《浙东白鹅(舟山)饲养技术规范 第二部分:雏鹅》、DB3309/T 14.3-2003《浙东白鹅 (舟山)饲养技术规范 第三部分:肉鹅》和 DB3309/T 14.4-2003《浙东白鹅(舟山)饲养技术 规范 第四部分:疾病防治》,与 DB3309/T 14.1~4-2003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 要技术变化如下: a) 修改成年种鹅体重、蛋重、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利用年限的数值; b) 增加繁殖性能测算方法、检疫标准,增加饲养管理要求、用药要求中部分条文; c) 主要传染病诊断与治疗增加病理变化的剖解变化(见附录 B)。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舟山市定海区农林局提出。 本标准由舟山市农林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舟山市定海区农林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海军、郑飞、董世意、魏晓坚、林超群、王军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3 年首次发布为 DB3309/T 14.1~4-2003;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Ⅰ DB3309/T 14-2018 浙东白鹅(舟山)饲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浙东白鹅(舟山)的定义、种鹅的特征特性、雏鹅和种鹅的选择要求、白鹅的 饲养管理要点及种蛋孵化、浙东白鹅的疾病防治和用药注意事项,以及商品鹅的外貌特征、分级、 评定方法,和白鹅的检疫、包装和运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种鹅生产、选种、品种鉴定和繁育,雏鹅的饲养、运输和交易,肉鹅的饲养、 运输、质量评定和活口交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823 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 NY 5032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5038 无公害食品 家禽养殖生产管理规范 NY 5266 无公害食品 鹅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3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种鹅 符合本品种要求,用于繁育的公母鹅。 3.2 雏鹅 出壳至20日龄的鹅。 3.3 中鹅 21 日龄至 60 日龄的肉鹅。 3.4 育肥鹅 61日龄至上市前的肉鹅。 3.5 商品鹅 育肥后上市的肉鹅。 1 DB3309/T 14-2018 3.6 体斜长 沿体表测量肩关节至坐骨结节距离。 3.7 龙骨长 从龙骨前端到末端的距离。 3.8 胸深 第一胸椎到龙骨前缘的距离。 3.9 胸宽 肩关节之间的距离。 3.10 胫骨长 从胫部上关节到第三、四趾间的直线距离。 3.11 半潜水长 从嘴尖到髋骨连线中点的距离。 3.12 宰前体重 宰前禁食 12h 后体重。 3.13 屠体重 切开耳下部血管,放血致死,去羽毛、脚皮、趾壳和喙壳后的重量。 3.13 半净膛重 屠体去气管、肺、食道、肠、脾、胰和生殖器官。留心、肝(去胆)、肾、腺胃、肌胃(除去 内容物质及角质膜)和腹脂(包括腹部板油及肌胃周围的脂肪)的重量。 3.14 全净膛重 屠体去内脏器官和腹脂(包括腹部板油及肌胃周围的脂肪)以后的重量。 4 成年种鹅品种特性 4.1 体型外貌 全身羽毛应洁白,并应紧贴身躯,体躯呈船形,颈细长,肉瘤、喙应为桔黄色,胫、蹼为桔 红色,爪应为玉白色,眼睑应金黄色,虹彩蓝灰色。公鹅肉瘤应突出,体格雄伟,尾羽短而上翘, 叫声应高亢,自卫性能强。母鹅尾羽应平伸,腹部宽大,叫声响亮,性情温和。 4.2 体重 4.2.1 70 日龄体重:公鹅 4.0 kg 以上,母鹅 3.5 kg 以上。 4.2.2 成年体重:公鹅 6.0 kg~7.0 kg,母鹅 4.5 kg~5.5 kg。 4.3 体尺 体尺应按表 1 要求规定。 2 DB3309/T 14-2018 表1 种鹅体尺表 单位为厘米 类 别 体斜长 龙骨长 胸 深 胸 宽 胫骨长 半潜水长 公 鹅 32.0~35.5 17.5~22.0 9.5~11.5 12.0~15.5 16.0~17.5 78.0~85.5 母 鹅 29.0~32.0 15.0~18.0 8.0~11.0 10.0~13.5 14.0~15.5 71.0~78.0 4.4 繁殖性能 4.4.1 5 %开产日龄应在 140 d~150 d 之间。 4.4.2 蛋重应在 150 g~180 g 之间。 4.4.3 窝产蛋应在 8 枚~13 枚。 4.4.4 年产蛋应在 3 窝~4 窝,35 枚~40 枚。 4.4.5 种蛋受精率应在 75%~90%。水上自由配种应在 75%~80%,人工辅助配种和人工授精 应 80%~90%。 4.4.6 受精蛋孵化率应在 85%~90%之间。 4.4.7 利用年限应:公鹅 2 年~3 年,母鹅 4 年~5 年。 4.5 屠宰性能 4.5.1 屠宰率应达到 88%。 4.5.2 半净膛率应达到 84%。 4.5.3 全净膛率应达到 72%。 4.6 检测方法 4.6.1 体型外貌 目测法测定。 4.6.2 体重 用精度为50g的衡器测定。 4.6.3 体尺 用游标卡尺和卷尺测定。 4.6.4 繁殖性能 4.6.4.1 种蛋受精率 指受精蛋数占入孵种蛋数的比率,按式(1)计算: P1= G1/W1×100 ……………………………(1) 式中: P1——受精率(%); W1——入孵种蛋数; G1——受精蛋数,受精蛋数也可从入孵种蛋中扣除无精蛋及变质蛋数后求得,但应包括死胚 蛋在内。 4.6.4.2 受精蛋孵化率 指出雏数与受精蛋数的比率,应剔除孵化过程中操作破损的胚蛋,按式(2)计算: P2= G2/W2×100 ……………………………(2) 式中: P2——孵化率(%); W2——受精蛋只数; G2 ——出雏数,出雏数是指已出壳的雏禽数,包括出壳后就死亡的雏禽,以及正常出壳 3 DB3309/T 14-2018 通过助产成功出壳的鹅,不能行动或行动不便的、脐带吸收不全,卵黄吸收不良,腹部较硬,精 神呆滞的弱雏在内。 4.6.4.3 蛋重 称 294 至 300 日龄(或 494 至 500 日龄)期间 7d 内所产的蛋平均重,为 300 日龄(或 500 日 龄)蛋重。以克为单位,按式(3)计算: P3= G3×W3/1000 ……………………………(3) 式中: P3——总蛋量,单位为千克(kg); W3——平均产蛋量,单位为千克(kg); G3——平均蛋重,单位为千克(kg) 4.6.5 屠宰率 屠宰率按(4)计算: P4= G4/W4 式中: ……………………………(4) P4——屠宰率(%); W4——宰前体重,单位为千克(kg); G4——屠体重,单位为千克(kg)。 4.6.6 半净膛率 半净膛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P5= G5/W5×100 式中: ……………………………(5) P5——半净膛率(%); W5——宰前体重,单位为千克(kg); G5——半净膛重,单位为千克(kg)。 4.6.7 全净膛率 全净膛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P6= G6/W6×100 式中: ……………………………(6) P6——全净膛率(%); W6——宰前体重,单位为千克(kg); G6——全净膛重,单位为千克(kg)。 5 种鹅、雏鹅的选择 5.1 后备种鹅的选择 5.1.1 日龄应达到 60 日龄~75 日龄。 5.1.2 方法:宜选用 1 月底 2 月初出壳的鹅;公鹅体型高大,眼凸有神,叫声宏亮,脚高且粗, 自卫性强;母鹅体型大小适中,性情温和,后躯发达,两股间距离宽有力;允许在头部和背侧夹 杂少量斑点状灰褐色羽毛。 4 DB3309/T 14-2018 5.2 开产前种鹅的选择 5.2.1 日龄应达到 60 日龄~75 日龄。 5.2.2 方法:在后备种鹅中选健康,外貌特征符合品种要求的种鹅;公鹅的生殖器官发育良好。 5.3 雏鹅的选择 5.3.1 出壳时间应在孵化期 30 d~31 d 内。 5.3.2 体重应在 110 g 以上。 5.3.3 外貌特征:绒毛整洁、长短合适,色泽鲜亮。卵黄吸收充分,脐部干燥,愈合良好,其上 覆盖绒毛。腹部柔软,有弹性,大小适中。眼大有神,精神活泼,反应灵敏,腿干结实。抓在手 中饱满,挣扎有力。 6 饲养管理 6.1 后备种鹅 6.1.1 生长阶段(60 日龄至 90 日龄) 宜青饲料自由采食;每日补喂精饲料2次~3次,每只每日100 g~150 g,保证生长发育的营 养需要。 6.1.2 控制饲料阶段(90 日龄到开产前 20d) 宜青饲料自由采食;可采用饲喂秕谷或粗糠等粗饲料的方法控制体重;公母鹅分群饲养。 6.2 成年种鹅 6.2.1 产蛋前期 应每日补喂精饲料 2 次~3 次,每只每日 250 g~400 g,喂足青饲料,添加砂砾和贝壳等含 含钙、磷丰富的物质,钙、磷比例宜保持在 2:1 左右,饲养水平逐渐接近产蛋期。公鹅单独饲养, 宜在配种前 10 d 左右加喂生地或桂圆,以提高种蛋受精率。 6.2.2 产蛋期 应每日定时喂精饲料 3 次~4 次,每只每日 400g-500g。配种期间,公鹅应喂足精饲料和青 饲料,宜加喂一些生地或桂圆,提高种蛋受精率。产蛋母鹅以舍饲为主,精饲料中应有充足的钙 质和蛋白质含量。配种前公、母鹅应分开饲养,公鹅应加强运动。自然配种宜在水中进行,每 100 只种鹅有水面 50 m2 以上;采用人工辅助配种,可提高种蛋受精率。从开产到产蛋期结束全天光照 应控制在 13 h~15 h,自然光不足的可用电灯补光,每 20 m2(舍内)悬挂(高 2 m)一只 40 W 的白炽灯泡。 6.3 雏鹅 6.3.1 开水 6.3.1.1 出壳时间应在 24 h~36 h 之间。 6.3.1.2 寒冷季节水温应为 20 ℃~30 ℃,其它季
DB3309-T 14-2018 浙东白鹅(舟山)饲养技术规范 舟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11:23:1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