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ICS 65.020.30 B43 DB4107 新 乡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07/T 465—2020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of Veterinary Drug Use for Beef Farm 2020 - 12 - 17 发布 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01 - 17 实施 发 布 DB4107/T 465—2020 前 言 本标准根据新乡市哺乳母猪的生产实际而制定。 本标准由新乡市农业农村局、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新乡市畜牧技术推广站、新乡县裕鑫养殖地暖设备开发有限公司、新乡市秦 北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科技学院、获嘉县农业农村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爱武、郜雅琨、魏里朋、郭道荣、付长玉、雷亚非、刘长忠、魏蕾。 本标准2020年12月17日首次发布。 I DB4107/T 465—2020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哺乳母猪饲养管理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工作人员要求、饲料与营养、饲养管理、 日常管理、生产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新乡市规模养殖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3078-2017 饲料卫生标准 GB18596-201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17823-2009 集约化猪场防疫基本要求 GB/T 17824.1-2008 规模猪场建设 GB/T 17824.2-2008 规模猪场生产技术规程 GB/T 17824.3-2008 规模养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 NY/T 65-2004 猪饲养标准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环境要求 哺乳母猪饲养环境应符合GB/T 17824.1的要求。有科学合理的饲养密度,充分利用舍内、外设施, 保持舍区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卫生环境,质量指标应符合要求。 5 工作人员要求 养殖场设置规范化消毒通道和消毒池,凡人员、车辆进场必须进行消毒。饲养员和兽医等工作人员 要加强消毒卫生,进入猪舍前换鞋,鞋底蘸浸2%氢氧化钠(火碱)消毒液,用新洁尔灭或84消毒液等洗 手消毒,接产员剪短指甲,更换干净并经紫外线消毒的工作服和鞋帽;出舍后及时更换工作服和鞋帽, 放回指定位置。禁止将工作区内工作服、鞋帽及工具等带出工作区外。 6 饲料与营养 1 DB4107/T 465—2020 6.1 饲料质量 饲料及其原料、添加剂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禁止饲喂发霉变质饲料。 6.2 饲料管理 饲料贮存应在温度、湿度、卫生等适宜,且具防潮功能的专用仓库,库存饲料分类管理,谷类、蛋 白等饲料水份不得超过13 %。贮存仓库还应设置防护网等措施,防止虫、鼠、鸟以及微生物、有毒物的 污染。 6.3 营养需要与日粮营养水平 确保母猪饲料营养平衡。一头120~150 kg体重的哺乳母猪,每天需要消化能60.5 MJ、粗蛋白700 g。 母猪哺乳期间失重一般不超过母猪产后体重的15 %~20 %。营养不足,则会造成哺乳母猪严重失重,影 响下一周期繁殖生产成绩。 哺乳母猪对营养需求高。应保证每日摄入足量的能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特别是赖氨酸每天不低 于48 g。对于体型较大,带仔12 头以上的高产母猪,要饲喂高能量、高蛋白饲粮,消化能提高到14.2 MJ/kg。引进品种母猪饲料粗蛋白不低于17 %,赖氨酸1.0 %,钙0.8 %,有效磷0.45 %,盐0.4 %。本地 母猪品种标准可适当稍低,但粗蛋白不应低于15 %。 6.4 防止母猪便秘 哺乳母猪极易发生便秘,可在日粮中添加小苏打、硫酸镁或10 %的苜蓿草粉等,有效预防便秘发生, 同时提高母猪采食量、泌乳量和仔猪断奶窝重。 6.5 补充青绿饲料 给哺乳母猪饲喂枸杞叶、南瓜、胡萝卜、甜菜以及紫花苜蓿等青绿饲料,补充维生素,提高泌乳量, 为断奶母猪尽快发情奠定良好基础。 7 饲养管理 7.1 产前管理 母猪的妊娠期平均为114 d。临产母猪提前一周上产床,上产床前对待产母猪进行全面清洗彻底消 毒,产前10 d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7.1.1 适时减料 母猪进入产房产仔前的3 d减料,从产前的每日3 kg逐渐减少到产仔当天不喂料。对膘情较差的可 少减料或者不减料。同时,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或小苏打、硫酸镁等,连喂1 周,减轻母猪胃肠道负 担,预防母猪产后便秘。 7.1.2 消毒 转入产房前,检修产房设备,产房、产床等要彻底清洗消毒,且连续消毒两次,晾干后备用。二次 消毒最好采用火焰消毒或薰蒸消毒。 临产前再次对母猪体表、乳房、阴部清洗,选用0.1 %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消毒;检查乳房是否 有乳汁流出,做好接产等准备工作。 2 DB4107/T 465—2020 7.1.3 营造良好环境 保持产房干燥清洁、卫生通风。温度18 ℃~22 ℃,湿度60 %~75 %。安装冷风管道,做好夏季母 猪降温。舍内配置供暖设施和仔猪保温箱等,满足母猪冬季产仔及仔猪对温度的需要。 7.1.4 疾病预防 产前20 d,哺乳母猪料中添加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或恩诺沙星等连续用药10 d,到产前10 d及产后7 d, 添加抗生素如长效土霉素、强力霉素或头孢、青霉素等,中药可选用黄芩、柴胡,预防母猪产后生殖道 子宫疾病和仔猪腹泻等。 7.1.5 检查供暖设备 检查并试用供暧设备如地热板、保温灯是否能正常使用,确保供暧区域内及打开保温灯后地面温度 能达到34 ℃~35 ℃。 7.1.6 控制分娩时间 正常情况下,母猪分娩多在夜晚。分娩期间接产员或饲养员要值班观察守候,及时接生。为便于管 理,尽量控制母猪在白天分娩。可在母猪预产期的前1~2 d,肌肉注射氯前列醇钠。一般注射后24~36 h分娩,避开夜间产仔。 7.1.7 接产准备 准备好剪刀、擦布,5 %碘酊、0.1 %高锰酸钾溶液、抗生素、催产素、保温灯、耳标器和耳标、记 录表格、医用纱布、肥皂、毛巾、盆、计量器具(电子称)等消毒药品及工具。 7.2 产后管理 加强产后管理,为母猪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母猪采食量和泌乳量,增加舒适度。哺乳母猪采食量 少,不仅影响泌乳量、仔猪日增重和成活率,而且母猪泌乳期失重增加,直接导致断奶后母猪发情间隔 延长,影响母猪的年生产力。 7.2.1 特别关注消化道 哺乳母猪产后体质较弱,消化机能尚未恢复,可在产后8~10 h内喂些汤料等液态饲料。母猪分娩 当天不喂料,只喂温热的麸皮红糖粥。产后1~4 d逐渐加料,分娩后的第1天上午喂0.5 kg;第2天上午 1 kg,下午1.0~1.5 kg;第3天和第4天,上午1.5 kg,下午1.5 kg。产后几天要少喂饲料,是否给母 猪增加饲料的关键指征是观察产后母猪大便是否畅通正常,通则加喂,不通则不能加。要根据母猪的消 化能力恢复程度逐渐增加饲料。 7.2.2 提高母猪营养水平 母猪产后第5~6天体况逐步好转后,即可恢复母猪正常饲喂量,直至仔猪断奶。哺乳母猪的饲料量 一般按自身体重的1 %计算维持需要量,每带一头仔猪需要增加0.5 kg的饲料。生产实践中,母猪的采 食量往往达不到测算量。采取“低妊娠高泌乳”方式,即控制妊娠期的采食量和妊娠增重,尽量提高哺 乳母猪阶段饲料的营养水平和适口性,增加采食量和乳汁分泌量。兼顾哺乳仔猪生长发育和母猪自身实 际需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时间间隔均匀,保证饲料营养丰富全面。 7.2.3 提高采食量 3 DB4107/T 465—2020 日喂3~4 次。三次模式:早上6点,中午12点,下午6点。次数越多,采食量越大,泌乳量越大。 采用湿拌料方式饲喂哺乳母猪可增加10 %的采食量。 7.2.4 断奶控料 要保证哺乳期间饲料足量供给,但断奶时必须控料减料。仔猪断奶前减少母猪饲料饲喂量,以减少 乳汁分泌,防止乳房炎。仔猪断奶前3 d给母猪减料逐渐减至每日2.5~3 kg;更换饲料或增减饲料要有 过渡期逐量调整。 8 日常管理 8.1 产期相近原则 待产母猪转入产房时,根据档案记录,将预产期相近的母猪安排在一起,以方便管理。 8.2 母猪分娩 母猪分娩需要1~4 h产程,当第一个或第二个仔猪产出后,阵缩和努责暂停时,可注射缩宫素,加 速分娩,直至最后一个胎儿产出。初产猪产程稍长,品种之间有差异,长白猪产程长于其他品种。 8.3 适时使用抗生素 产后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注射抗生素,可促进母猪产后生殖道子宫的消炎与恢复,预防产褥热等产 期疾病。 8.4 保持舍内产房安静 对待母猪和仔猪要温和,严禁粗暴殴打、追赶。及时清扫粪便,保持清洁干燥。夏季做好定期灭蝇 工作,减少噪声等应激因素,安静卫生的环境有利于母猪健康和乳汁分泌。 8.5 饮水管理 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很关键。保证饮水器正常使用,仔细检查每个饮水器,看是否堵塞、水的流速 是否正常。饮水不足会直接导致母猪采食量和泌乳量减少。特别是在夏季更为明显,要高度重视,每日 检查饮水器。或每日清洗水槽,保证饮水量充足新鲜、清洁达标。 8.6 防暑降温 夏季母猪降温很重要,要配备良好的通风降温设备。当舍温升至31 ℃~33 ℃以上时,可开启冷风 机,利用架设冷风管道定点给母猪头部降温。夏季正确降温可有效增加母猪采食量、泌乳量和舒适度, 减少泌乳期哺乳母猪失重。 8.7 值班巡查 哺乳母猪进入产房以及到产后3 d非常关键,要保证24小时舍内有人值班看护,随时发现处理问题。 细心观察母猪起卧姿势,及时发现后躯下卧快的、母性不好的母猪作为重点管理,加强巡查次数,防止 母猪压伤压死仔猪。 9 生产记录 4 DB4107/T 465—2020 养殖场哺乳母猪饲养管理均应建立生产记录档案。按照农业部《畜禽标识与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规 定执行。主要包括温度湿度记录、繁殖记录,饲料、饲料添加剂以及兽药的使用记录,免疫、消毒及病 死猪无害化处理记录,入舍转舍时间及体重等原始数据。记录保存时间不少于2年。 5 DB4107/T 465—2020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明白纸 母猪泌乳是一个重要环节,哺乳期母猪除本身维持消耗外,每天还要生产出5~8 kg乳汁供仔猪吮 食,若饲养管理不当,营养物质供给不足,会对母猪和仔猪产生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当采食量不足,能 量和蛋白质摄入量不能满足泌乳母猪需要时,哺乳母猪即本能动用体脂及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用于泌乳 和维持需要,导致母猪失重。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当母猪带仔8~10 头时,由于母猪采食量的限制,

pdf文档 DB4107-T 465-2020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新乡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07-T 465-2020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新乡市 第 1 页 DB4107-T 465-2020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新乡市 第 2 页 DB4107-T 465-2020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新乡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09:52:5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