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ICS 65.020.01 CCS B 05 DB3309/T 90-2022 浙 江 省 舟 DB3309 山 市 地 方 标9 准 DB3309/T 90-2022 海岛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island ecological tea garden 2022-09-13 发布 2022-10-13 实施 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309/T 90-2022 前 言 本文件的编写格式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进 行。 本文件由舟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舟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舟山市普陀区农业工作站、舟山市定海区农业技术推 广中心、岱山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普陀山海天佛茶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余玲静、徐波、刘晶磊、王芳、虞志浩、李佩芬、牟志明、王明、费维、缪凯 申。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 DB3309/T 90-2022 海岛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岛生态茶园的术语和定义、生态茶园基地规划和建设、生产管理、有害生物绿色防 控及自然灾害防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海岛生态茶园的建设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1767 茶树种苗 GB 15063 复合肥料
 GB 18877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NY/T 225 机械化采茶技术规程 NY 227 微生物肥料 NY 525 有机肥料 NY/T 3934 生态茶园建设指南 NY/T 5018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DB 3309/T 64 海岛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海岛生态茶园 Island ecological tea garden 在立地条件较好、植被较为丰富的岛屿上,运用生态学原理,以茶树作为生态系统中主要物种,按 照生态学原理,按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要求,因地制宜配置植物种类,综合利用 可持续发展技术,科学构建环境友好、生态系统稳定、茶叶安全优质、产能高效、可持续利用的茶园。 3.2  海岛地带性植被 Island zonal vegetation 具有海岛当地明显地域分布特征,并充分反映海岛气候环境特点的植被类型。 4 基地规划建设 4.1 茶园环境 4.1.1 茶园环境条件应符合 NY/T 3934 的要求。 4.1.2 茶园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水质纯净,茶园土壤 pH 值宜在 4.5~6.5 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 宜在 1.5%以上。 1 DB3309/T 90-2022 4.1.3 茶树种植面积宜占茶园总面积的 70%~80%,其他植物种植面积宜占茶园总面积的 20%~30%。 4.1.4 茶园应该选择在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等,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 业生产区域。 4.2 园地道路 茶叶基地的道路应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并充分考虑机械化作业的需要,合理配置,形成 包括主道、支道、步道和地头道的道路系统。 4.3 水利建设 4.3.1 茶园具有完备的蓄水、排水系统。茶园宜合理布置和建设节水灌溉等相关水利设施,管道埋设 深度不小于 35cm,喷灌系统宜选用伸缩式喷头并置于茶蓬中间。 4.3.2 茶园与周边荒山、林地及农田等非茶地块的交界处开设隔离沟,沟深、沟宽宜 50cm~100cm。 4.3.3 山凹及主要道路内侧修建排水沟。 4.4 生态建设 4.4.1 合理的保护和保留山顶、山腰等地形地貌不适宜种植茶树地块的原生自然植被,维护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 4.4.2 在上风口保留或新植林木作为防护林带;在茶园园内主要道路、沟渠两侧或一侧种植行道树; 在茶园四周保留或种植林木或植被作为隔离带。 4.4.3 茶园内裸露、荒秃的空地以及梯级茶园的裸露梯壁等地应保留自然植被或新种植被,在园内空 地适当种植遮荫树,地表植被(包括茶树)覆盖率达 70%以上。 4.4.4 茶园内行道树、防护林、隔离林、遮荫树、植被宜选择适应海岛气候物种,建议以海岛乡土树 种为主,亦可引进一些适应性强的外来树种。 4.4.4.1 宜优先选择抗逆性强的生态树种,以恢复和重建海岛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4.4.4.2 宜以典型的、构成地带性植被的常绿树种为主,有利于重建海岛稳定的植物群落、促进海岛地 带性植被顺行演替,同时积极保护利用海岛或滨海特有树种。 4.4.4.3 推荐树种参见附录 A。 5 生产管理 5.1 茶树种植 5.1.1 茶树品种选配 茶树品种应合理选择对海岛气候适应性强、适制当地茶类的国家登记品种,并注意早、中、晚生搭配, 茶树种苗要求符合 GB11767 的规定。 5.1.2 种植方法 5.1.2.1 生态茶园茶树种植宜应符合 NY/T5018 的要求。
 5.1.2.2 茶苗种植前应施底肥,施肥时开挖种植沟(穴),沟(穴)深、宽 40cm~50cm,底肥以有机肥为主, 施肥后覆土 20cm。 5.1.2.3单行条植适于陡坡窄幅梯坎茶园,行距 130cm~150cm,丛距 25cm,每丛种茶苗 1 株~2 株,每亩 种植茶苗 2500 株~4500 株。
 5.1.2.4 双行条植适于缓坡或宽幅梯坎茶园。行距 150cm~180cm,条距 30cm~40cm,丛距 33cm~35cm, 两小行茶丛交叉排列,每丛种植茶苗 1 株~2 株,每亩种植茶苗 4000 株~5500 株。 5.1.2.5 茶苗种植时根系收拢向下,覆土应埋没根茎处,种植后压紧踏实表土。栽植后注意抗旱、防涝、 保苗。 5.2 修剪管理 2 DB3309/T 90-2022 5.2.1  定型修剪。一般幼龄茶树需进行 3~4 次定型修剪,即定植后 3~4 年内每年进行 1 次定型修剪, 海拔低、肥水条件好、长势旺的茶园一年可定剪 2 次。一般每年的春、夏、秋季均可进行,以春季茶芽 萌发之前的早春(2~3 月)为最佳时间。 5.2.2 轻修剪。一般每年的 2-3 月进行,剪去冠面 3-5 厘米的绿叶层及参差不齐的枝叶。 5.2.3 深修剪。一般在春茶采摘结束后立即进行,一般剪深度为 8-12 厘米,剪除鸡爪枝、节节枝、 细弱枝等。 5.2.4 重修剪。依衰老程度剪去原树高的 1/3-1/2,越衰老的剪支的越多。 5.2.5 台刈。对树势衰弱、单产极低的老茶园可采取台刈改造。一般在离地面或茶树根部颈 5-10 厘 米处用利刀或专门的刈剪斜剪,大的主干可用锯,剪时应防止切口破裂。 5.3 老茶园改造 5.3.1 选择立地条件较好、品种优良、较集中连片的荒芜茶园进行恢复性改造,合理采用台刈或重修 剪等复壮树势,修剪后配合深耕施肥。 5.3.2 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低产茶园砌坎筑梯,变坡式茶园为梯式茶园。 5.3.3 对不宜恢复性改造的老茶园采取换种改植,合理配置无性系茶树良种。 5.3.4 老茶园水利、生态建设宜按 4.3、4.4 的规定执行。 5.4 土壤管理
 5.4.1 耕作时应结合当地降水情况,防止水土流失,深耕宜结合施用有机肥。土壤深厚、松软、肥沃, 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 5.4.2 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 2 年检测一次。 5.4.3 平地和宽幅梯级茶园在茶树种植行中间开沟施肥,坡地和窄幅梯级茶园在上坡位置或梯级内侧 开沟深施。 5.4.4 茶园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于当年秋天(或早春)开沟深施,施肥深度 20cm 以上。一般名优绿茶 茶园全年氮肥(按纯氮计)适宜用量 13~20kg/亩,磷肥(按 P2O5 计)用量 4~6kg/亩,钾肥(按 K2O 计) 用量 4~9kg/亩,镁肥(MgO)用量 1.3~3kg/亩。具体用量按照土壤分析结果适当调整,有针对性地采取 土壤改良措施。 5.4.5 注意基肥和追肥、有机肥和化肥的平衡施用。谨慎施用叶面追肥,叶面追肥应与土壤施肥相结 合,采摘前 10 天停止使用。施用肥料应符合 GB15063、GB18877、NY227、NY525 等规定。 5.4.6 采用铺草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杂草、修剪枝叶和作物秸秆等覆盖材料未受有害或 有毒物质的污染。 5.4.7 茶园可根据树龄并结合种植方式,适当套种、间作绿肥。推荐绿肥参照附录 B。 6 有害生物绿色防控 6.1 要求 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有 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各类病虫 草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内,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内。 6.2 农业防治 6.2.1 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有效降低茶小绿叶蝉等虫口密度。 6.2.2 合理修剪增强通风透气,春茶后宜进行树冠改造,秋末宜轻修剪压低叶螨类的越冬基数等。 3 DB3309/T 90-2022 6.2.3 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提高抗性,秋末宜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翻耕,减少次年象甲类和鳞翅目害 虫的发生。 6.2.4 秋末将茶园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以防治叶类病害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 6.3 物理防治 6.3.1 采用人工捕杀,灯光、色板和食饵诱杀等方式杀灭害虫。 6.3.2 可适当配置靶标虫害声光精准防控系统。声光防控设备基础工程布设,参见附录 C。 6.4 生物防治 6.4.1 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蜘蛛、瓢虫、捕食螨和寄生蜂等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 6.4.2 使用生物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等,所使用的农药应取 得法定登记许可。 6.5 化学防治 6.5.1 严格按照防治周期及用药间隔期用药,限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6.5.2 施用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等封园。 7 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措施 7.1 霜冻害 宜选择种植抗寒能力较强的茶树良种,在霜冻来临前可用稻草、遮阳网等蓬面覆盖措施,避免冷冻 霜与茶芽直接接触,减轻受害程度;有条件的基地,还可引进应用防霜风扇和喷水洗霜等技术。 7.2 旱害 宜选择种植抗旱能力较强的茶树良种,可采用地面铺草覆盖,调节土壤温、湿度;有灌溉条件的 茶园可采用喷灌、滴灌等方法进行灌溉抗旱。 7.3 台汛灾害 海岛丘陵地茶园宜合理布局排水沟,设置边坡等必要的固坎措施,营造防护林带,减少或避免茶园 山体滑坡造成水土流失。 A 4 DB

pdf文档 DB3309-T 90—2022 海岛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 舟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309-T 90—2022 海岛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 舟山市 第 1 页 DB3309-T 90—2022 海岛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 舟山市 第 2 页 DB3309-T 90—2022 海岛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 舟山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1-04 04:38:3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