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61 辽 21 宁 省 地 方 标 准 DB21/T 3622—2022 绿豆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Mung Bean Seed Production 2022 - 08 - 30 发布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09 - 30 实施 发布 DB21/T 3622—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省农产品加工流通促进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薛仁风、赵阳、孔庆伟、葛维德、李韬、丰明、陈剑、王英杰、庄艳、黄宇宁。 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 2 号),联系电话:02423447862。 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 84 号),联系电话:02431023127。 DB21/T 3622—2022 绿豆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豆种子生产的原种生产、良种生产、贮藏、种子质量检验、种子标签和生产档案等 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绿豆原种、良种的繁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3543.1~3543.7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 2 部分:豆类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原种生产 4.1 基地选择 选择偏中性土壤,pH 值 6.5~7.0,无检疫性病虫害的地块,避免与豆科、白菜、向日葵等作物重迎 茬,且上茬施用除草剂不能含莠去津成分。 4.2 隔离 制种田隔离区要求与其他绿豆品种空间隔离距离在 100 m 以上。 4.3 播前准备 4.3.1 整地施肥 4.3.1.1 整地 应在上一年进行秋耕深翻,耕翻深度 20 cm~25 cm,耕后及时进行耙、耢、拖平;播前浅耕细耙, 做到疏松适度,地表平整,耕层上松下实,无坷垃,起垄镇压。 4.3.1.2 施肥 4.3.1.2.1 基肥 2 结合播前整地,每 667 m 施腐熟农家肥 2000 kg~3000 kg 或商品有机肥 300 kg~500 kg。 3 DB21/T 3622—2022 4.3.1.2.2 种肥 2 在播种时每 667 m 施入磷酸二铵 10 kg~15 kg、硫酸钾 5 kg~10 kg。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 规定。 4.3.2 种子来源与质量 由育种者提供,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2 的规定。 4.3.3 种子处理 2 播前 7 d 内,选择晴朗的天气将种子摊放在阳光下晾晒 1 d~2 d,每 667 m 种子可用根瘤菌剂 50 g~ 100 g 拌种。 4.4 播种 4.4.1 播种量 条播为 1.5 kg~2.0 kg,穴播为 1.0 kg~1.5 kg。 4.4.2 播种时间 在地表 5 cm 土层持续稳定在 14 ℃以上时播种。播种期一般在 5 月 20 日~6 月 10 日。 4.4.3 播种方法 可采用机械条播或穴播,播深 3 cm~4 cm,行(垄)距 50 cm~60 cm,株(穴)距 10 cm~15 cm, 播后及时镇压。 4.5 田间管理 4.5.1 补苗、间苗、定苗 出苗后及时查苗,缺苗少苗时应及时补种。在第 1 片复叶展开后间苗,在第 2 片复叶展开后定苗, 2 每 667 m 留苗 0.8 万株~1.0 万株。结合间苗拔除病苗、弱苗、杂苗。 4.5.2 去杂去劣 4.5.2.1 苗期 观察记载出苗期、幼茎色、对生单叶叶色、对生单叶叶形等,去除杂劣株。 4.5.2.2 花期 观察记载开花期、复叶叶色、复叶叶形、花蕾色、龙骨瓣色、小叶基部色、生长习性、抗倒性等, 去除杂劣株。 4.5.2.3 成熟期 观察记载成熟期、株高、结荚习性、成熟荚色、荚形、抗病性等,去除杂劣株及病株。 4.5.2.4 收获期 观察记载该品种的典型性、一致性以及籽粒形状、大小及其整齐度等,去除杂劣株及病株。 4 DB21/T 3622—2022 4.5.3 中耕 在开花封垄前应中耕 2 次~3 次。在第 1 片复叶展开后进行第一次中耕,分枝期进行第 二次中耕, 开花封垄前进行第三次中耕并封根培土。 4.5.4 灌水排涝 现蕾期和花荚期遇干旱各浇 1 次透水,汛期应及时排涝。 4.5.5 病虫草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立枯病、根腐病、病毒病、叶斑病、白粉病等;主要虫害有蛴螬、小地老虎、蚜虫、豆 荚螟、豇豆荚螟、绿豆象等;草害主要防除方法主要为封闭除草和苗后除草,具体方法见附录 A,农药 使用应遵守 GB/T 8321 和 NY/T 1276 的规定。 4.6 田间检查 原种生产田应由固定技术人员负责,检查时间与内容见附录 B。 4.7 收获 当豆荚充分成熟后,及时分期分批采收,单独脱粒,专场晾晒,严防混杂。在种子收获后的 20 d 内应及时进行防虫处理(磷化铝 20 g/m3,密封熏蒸)。 5 良种生产 5.1 基地选择 制种田隔离区要求与其他绿豆品种空间隔离距离在 20 m 以上,其他同 4.1。 5.2 种子选择与质量 选择第 4 章方法生产的原种,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2 的规定。 5.3 播种 同 4.4。 5.4 田间管理 同 4.5。 5.5 收获与晾晒 大面积种植时,应一次性收获。植株上 80%以上的荚变黑后收割、晾晒、脱粒。在种子收获后应及 时进行筛选去杂质和防虫处理。 6 种子质量检验 原种、良种生产者应做好种子质量检验,检验按照 GB/T 3543.1~3543.7 的规定执行。 5 DB21/T 3622—2022 7 贮藏 收获后应及时脱粒、清选,晾晒至含水量低于 13.0%时入库保存,注意防治绿豆象。 8 生产档案 建立种子生产档案,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病虫草害防治和采收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 措施,保存至少 2 年以上。 6 DB21/T 3622—2022 附 录 A (资料性) 绿豆主要病虫草害化学药剂防治方法 绿豆主要病虫草害化学药剂防治方法见表 A.1。 表 A.1 绿豆主要病虫草害化学药剂防治方法 病虫害种类及 2 防治药剂 每 667 m 剂量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发病初期喷雾,间隔 7 d~10 d 喷 1 次,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连喷 2 次~3 次。 20%病毒 A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 发病初期喷雾,交替使用,每隔 7 d~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倍液 10 d 用药 1 次,连续防治 2 次~3 次。 白粉病 40%氟硅唑乳油 5000~8000 倍液 地下害虫 50%辛硫磷乳油 10ml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500 倍液 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 0.3%苦参碱水剂 900 倍液 40%灭虫清乳油 30 ml 2.5%联苯菊酯乳油 2000 倍液 72% 异 丙 甲 草 胺 乳 油 +25% 氟 50 ml~65 ml 播种后 3 d 内, 兑水 15 kg~20 磺胺草醚水剂。 +60 ml~80 ml kg, 均匀喷洒在土壤表面。 杂草防除方法 立枯病 根腐病 病毒病 叶斑病 蚜虫 豆荚螟 、豇豆 荚螟 绿豆象 封闭除草 48% 灭 草 松 水 剂 +24% 烯草酮 苗后除草 100 ml~200 乳油。 ml+30 ml~40 ml 25% 氟 磺 胺 草 醚 水 剂 +10.8% 60 ml~80 ml+20 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 ml~30 ml 使用方法 发病初期喷雾,间隔 7 d~10 d 喷 1 次, 连喷 2 次~3 次。 按种子量的 0.3%比例拌种。 发病初期喷雾,间隔 7 d~10 d 喷 1 次, 连喷 2 次~3 次。 发病初期喷雾,间隔 7 d~10 d 喷 1 次, 连喷 2 次~3 次。 兑水 0.5 kg, 拌种 6kg~8 kg, 堆 闷 3 h~4 h。 初见时喷雾,间隔 7 d~10 d 喷 1 次, 连喷 2 次~3 次。 植株现蕾期开始喷雾, 每隔 10 d 喷花、 蕾 1 次。 始花期开始喷雾 ,每隔 7 d 喷 1 次, 连喷 2 次~3 次。 禾本科杂草在 2 叶~4 叶期,阔叶科 杂草在 5 cm~10 cm 高时,兑水 15 kg~ 20 kg 喷雾。 注 1:严格选用在绿豆及相应病虫害上登记的农药。 注 2:表中列举的化学农药剂型和剂量并非唯一选择,也可选择其他不同剂量或剂型的登记品种。 注 3:如遇绿豆病虫害无登记农药,应注意加强非化学防治。 7 DB21/T 3622—2022 附 录 B (资料性) 绿豆种子生产田间检查主要内容 绿豆种子生产田间检查主要内容见表 B.1。 表 B.1 绿豆种子生产田间检查主要内容 检查时间 频次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处理 生产基地检查 1次 空间隔离距离是否超过 200 m;前茬种植非豆科作物;无检 如有就废弃处理。 疫性病虫害的地块。 苗期检查 1次 幼苗长势,去除病苗、弱苗;是否混有杂株。 如有就拔除处理。 种株检查 1 次~2 次 种株形态特征,去除病株、弱株和杂株。 如有就拔除处理。 花期检查 2 次~3 次 开花期是否一致,去除开花过晚的植株。 如有就拔除处理。 收获期检查 1 次~2 次 豆荚是否接触地面,是否已发芽;豆荚是否成熟,是否遭受 如有就废弃处理。 病害、虫害影响。 8
DB21-T 3622-2022 绿豆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辽宁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1-04 04:25:5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