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219517.0
(22)申请日 2022.10.08
(71)申请人 山东海科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 257000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黄河路
38号大学科技园生态谷未来大厦
(72)发明人 魏娟 黄帅 王爽 赵敬伟 辛月
(74)专利代理 机构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3725 6
专利代理师 马倩倩
(51)Int.Cl.
G01N 30/02(2006.01)
G01N 30/72(2006.01)
G01N 30/0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环氧树脂中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环氧树脂中残留溶剂的检
测方法, 属于分析检测领域, 所述检测方法为气
相色谱‑质谱法, 且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在最低
限度下检测出残留溶剂的浓度为0.2μg/mL, 所
述残留溶剂的检测限度浓度≤5ppm, 所述残留溶
剂包括甲基异丁基酮、 环氧氯丙烷、 甲苯和1, 4 ‑
二氧六环。 本发 明能够解决现有的溶剂残留的分
析方法不能适用于环氧树脂中溶剂残留检测的
问题, 能够对环氧树脂中甲基异丁基酮、 环氧氯
丙烷、 甲苯、 1, 4 ‑二氧六环四种有机溶剂残留进
行有效的定性定量分析, 严格控制环氧树脂中有
机溶剂的残留限度, 对于环氧树脂的质量控制具
有重要的实用价 值。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CN 115356417 A
2022.11.18
CN 115356417 A
1.一种环氧树脂 中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方法为气相色谱 ‑质谱
法, 且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在最低限度下检测出残留溶剂的浓度为0.2 μg/ mL, 所述残留溶
剂的检测限度浓度≤5ppm, 所述残留溶剂包括甲基异 丁基酮、 环氧氯丙烷、 甲苯和1, 4 ‑二氧
六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 中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配制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 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色谱检测, 计算供
试品溶液中的溶剂残留量; 其中, 配制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均以四氢呋喃作为稀释溶
剂, 且对照品溶 液的浓度为5mg/L~10 00mg/L, 供 试品溶液的浓度为10mg/L~5 00mg/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氧树脂 中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照品溶
液中甲基异丁基酮、 环氧氯丙烷、 甲苯和1, 4 ‑二氧六环的浓度均为5mg/L, 供试品溶液的浓
度为10m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 中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方法
中色谱柱为毛细管柱或填料色谱柱, 其中, 所述毛细管柱 为HP‑INNOWAX毛细管柱, 所述填料
色谱柱为DB ‑FATWAX、 VF ‑WAXms、 DB‑WAX、 PEG‑20M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 中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方法
中起始柱温为50℃~90℃, 维持5min~15min, 以每分钟10℃~30℃的速率升温至150℃~
230℃, 维持1mi n~1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 中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方法
中所用检测器为MS检测器, 检测器温度为20 0℃~3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 中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方法
中所用载气为高纯氦气, 分流比为 (5~5 0) :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 中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方法
中进样体积为0.1 μL~5 μL, 进样口温度为20 0℃~3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 中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方法
中质谱仪检测条件为, 辅助接口温度为250℃; 电离方式为电子轰击源, 离子源温度为230
℃, 电离能量 为70eV, 四极杆温度为15 0℃, 全扫描监测模式, 扫描范围为2 9amu~350amu。
10.根据权利要求1 ‑9任一项所述的环氧树脂中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检测方法中色谱柱为HP ‑INNOWAX毛细管柱, 模式为恒流, 流速为1.5mL/min; 进样口模式
为分流, 进样口温度为230℃, 样品分析所用载气为高纯氦气, 分流比为30:1, 进样量为1.0 μ
L; 起始柱温为90℃, 维持10min, 以每分钟18℃的速率升温至180℃, 维持10min; 所用检测器
为MS检测器, 检测器温度为25 0℃。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356417 A
2一种环氧树脂中 残留溶剂的检测方 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分析检测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环氧树脂中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溶剂残留是指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挥发性化合物, 在我国药典中有
溶剂残留限量的相关标准, 根据溶剂对人体的毒副作用以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4
大类: 第1类有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具有不可接受的毒性或危害; 第2类是指无基因毒性但
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 在制药中应该限制使用; 第3类的危害较小, 为低毒性溶剂, 浓度限度
大约为0.5%; 第4类为到目前还没有 毒理学资料证明其毒性的溶剂。
[0003]环氧树脂是指分子中至少含有2个环氧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 是通过化学合成得
到的一种低聚物, 其广泛应用于粉末涂料、 黏合剂、 医药和高端电子等行业领域; 以环氧树
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被称为环氧树脂涂料, 其具有附着力高, 耐化学药品性能优异, 硬
度高, 耐磨性好, 耐溶剂性能优, 耐碱性及耐盐雾性好等特点, 在工业上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环氧树脂在合成及纯化工艺中常常会使用有机溶剂, 这些溶剂无可避免的残留在产品中。
在其合成、 纯化工艺中会引入甲基异 丁基酮、 环氧氯丙烷、 甲苯、 1, 4 ‑二氧六环 等有机溶剂,
所得的环氧树脂产品或多或少带有有机溶剂残留, 当有机溶剂残留水平过高时, 残留的溶
剂就会影响下游应用, 例如当残留的甲苯含量高于500ppm时, 会对电子封装产品、 覆铜板的
安全性及绝缘性产生负面影响, 使用时还需要进行二次分离, 不仅效率低而且变相提高了
生产成本。 随着电子封装、 覆铜板的不断升级, 对环氧树脂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建立环氧树
脂中溶剂残留分析方法, 对环氧树脂的有机溶剂残留进行严格的限度控制, 进一步提高产
品质量稳定性显得 尤为重要。
[0004]在环氧树脂质量标准中, 溶剂残留是一个重要的控制指标。 对于溶剂残留检测方
法, 现有国标、 文献多 见于药品、 食品等领域, 用到的方法有气相色谱法、 顶空 ‑气相色谱法、
HPLC‑UV法等。 在文献顶空气相色谱 ‑质谱法同时测定蜂蜜中57种挥发性有机溶剂残 留中,
公开了溶剂残留在 食品中的研究; 中国发 明专利CN 113092607A一种劳拉替尼原料药中残留
溶剂的检测方法公开了溶剂残留在药品中的研究。 但是由于环氧树脂与食品或药品无论是
形态还是理化性质都存在较大差异, 且环氧树脂种类千差万别, 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二甲亚
砜或水作为溶剂均不能很好的溶解, 而且顶空条件温度较高, 且时间较长, 对于环氧树脂这
一复杂的混合物可能会引起副反应的发生, 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因此, 食品和药品中溶剂
残留的分析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环氧树脂。 而采用顶空 ‑气相色谱法测定环氧涂料中环氧
氯丙烷单体的残留量, 仅可测定环氧氯丙烷一种单体, 且需要加入标准物质进 行定性, 操作
相对繁琐 且效率低。 由于各种有机溶剂的理化性质不同, 丙酮、 乙腈、 D MF等有机溶剂对环氧
树脂的溶解能力较差, 且 溶解时间长, 效率低; 环氧氯丙烷沸点为 117℃, 甲基异 丁基酮沸点
为116.5℃, 两种物质沸点相近, 不易区分; 现有技术很难在同一个检测方法中对甲基异丁
基酮、 环氧氯丙烷、 甲苯、 1, 4 ‑二氧六环四种有机溶剂进行准确、 有效的定性定量分析。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15356417 A
3
专利 一种环氧树脂中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0:21:5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