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496159.1
(22)申请日 2022.05.09
(71)申请人 苏州艾利特机 器人有限公司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中国 (江苏) 自
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苏州工业园区
长阳街259号钟园工业坊B1-1F\B0-1F
东侧一半
(72)发明人 谢胜文 王珂
(51)Int.Cl.
B25J 9/1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 存储介质及电子
设备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 存储
介质及电子设备, 所述方法包 括: S1、 预先定义通
用圆柱和通用圆柱参数, 通用圆柱包括上底面、
下底面和柱面, 所述上底面平行于下底面, 上底
面和下底面的中心点连线垂直于上底面和下底
面, 所述通用圆柱包括上底面的长轴半径a1和短
轴半径b1、 下底面的长轴半径a2和短轴半径b2、
以及柱面高度h; S2、 确定通用圆柱的目标拟合部
位, 调整通用圆柱参数以对目标拟合部位的形状
进行拟合, 将完成拟合时的通用圆柱 参数确定为
目标参数; S3、 根据所述目标参数计算通用圆柱
的支撑映射函数; 根据通用圆柱的支撑映射函
数, 采用GJK算法进行机器人的碰撞检测。 本方案
简化机器人硬件配置, 提升了碰撞检测的精度且
计算效率高。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CN 114872043 A
2022.08.09
CN 114872043 A
1.一种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S1、 预先定义通用圆柱和通用圆柱参数, 所述通用圆柱包括上底面、 下底面和柱面, 所
述上底面平行于下底面, 上底面和下底面的中心点连线垂直于上底面和下底面, 所述通用
圆柱参数包括上底面的长轴半径a1和短轴半径b1、 下底面的长轴半径a2和短轴半径b2、 以及
柱面高度h;
S2、 确定通用圆柱的目标拟合部位, 调整通用圆柱参数以对目标拟合部位的形状进行
拟合, 将完成拟合时的通用圆柱参数确定为目标参数;
S3、 根据所述目标参数计算 通用圆柱的支撑映射 函数;
S4、 根据通用圆柱的支撑映射 函数, 采用GJK算法进行机器人的碰撞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器人被配置为包括
几何形状拟合库, 所述几何形状拟合库包括所述通用圆柱和标准几何体, 所述标准几何体
包括球体、 圆柱体、 立方体和锥体中的至少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2确定通用圆柱的目
标拟合部位包括:
S21、 获取机器人和/或机器人工作环境的结构模型;
S22、 将所述结构模型拆分为多个待拟合部位;
S23、 根据所述待拟合部位确定适 合根据通用圆柱进行 形状拟合的目标拟合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21获取机器人的结
构模型包括:
获取机器人的本体结构模型和/或获取机器人本体所 连接的负载 结构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23根据所述待拟合
部位确定适 合根据通用圆柱进行 形状拟合的目标拟合部位包括:
获取用户的操作指令以确定目标拟合部位, 所述操作指令基于待拟合部位选择目标拟
合部位;
和/或, 根据预设的形状选择方法确定目标拟合部位, 所述预设的形状选择方法被配置
为基于待拟合部位选择目标拟合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 预设的形状选择
方法确定目标拟合部位包括:
确定待拟合部位与通用圆柱的形状匹配度, 根据 所述形状匹配度将符合预设匹配条件
的待拟合部位确定为目标拟合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4采用GJK算法进行
机器人的碰撞检测前还 包括:
S41、 确定机器人待拟合部位中除目标拟合部位之外的其他待拟合部位, 根据 标准几何
体对所述其他待拟合部位进行形状拟合, 确定其他待拟合部位的形状拟合参数并计算对应
的支撑映射 函数。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4采用GJK算法进行
机器人的碰撞检测前还 包括:
根据对待拟合部位的形状拟合生成机器人碰撞检测的拟合形状集合, 确定其中两个形
状为碰撞检测对象, 采用GJK算法在三 维空间中检测所述两个形状是否存在重叠、 相交或分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4872043 A
2离, 检测存在重 叠或相交时确定为发生碰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3根据 所述目标参数
计算通用圆柱的支撑映射 函数包括:
S31、 确定通用圆柱的局部坐标系, 将机器人基坐标系下的目标方向v基于预设转换关
系转换为 通用圆柱的局部坐标系下的转换 方向w;
S32、 基于局部坐标系确定转换 方向w的投影最远点M;
S33、 基于预设转换关系将投影最远点M转换为基于 机器人基坐标系的目标坐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32基于局部坐标系
确定转换 方向w的投影最远点M包括:
S321、 确定转换方向w=(wx,wy,wz), 则通用圆柱上底面任一点的坐标为(a1cos(θ ),
b1sin( θ ),h/2), 下底面任一点坐标为
其中a1、 b1、 a2、 b2、 h是通用
圆柱参数, wx、 wy、 wz分别是转换方向w在局部坐标系x、 y、 z轴方向上的投影, θ和
是角度变
量;
S322、 确定上底面在转换方向w上的投影值为
下表面在转换 方向w上的投影值 为
S323、 确定上底面的最大投影值对应点的解析解为: θmax=argmaxθ(p1( θ )), 下表面的最
大投影值对应点的解析解 为:
S324、 将上底面的最 大投影值p1( θmax)和下表面的最 大投影值
中的较大值确定
为投影最远点M 。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
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 一项所述的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
12.一种电子设备,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存储器, 所述存 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 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 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 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10 中任一项所
述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4872043 A
3
专利 一种机器人碰撞检测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0:21:0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