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498718.2
(22)申请日 2022.05.09
(71)申请人 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科兴 路7号1层A
区21号
(72)发明人 苏波 许鹏 江磊 许威 党睿娜
汪建兵 邓秦丹 邢伯阳 刘宇飞
王志瑞
(74)专利代理 机构 中国兵器 工业集团公司专利
中心 11011
专利代理师 周恒
(51)Int.Cl.
B25J 9/1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四足机 器人动态适应负载的控制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领域, 具体
涉及一种四足机器人动态适应负载的控制方法。
该方法包括: 针对机器人的负载参数进行估计,
所述机器人的负载参数包括机器人的机身质量
及机身质心位置; 基于估计获取的机器人的负载
参数, 建立机器人的虚拟伺服力与力矩; 将虚拟
伺服力与力矩优化分配至各支撑腿, 并通过关节
映射实现负载的动态适应。 本发 明通过建立机器
人负载自适应稳定控制器实现对外界负载的抗
扰动, 从而提升机器人在复杂路面下的通过性
能。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8页 附图2页
CN 114734445 A
2022.07.12
CN 114734445 A
1.一种四足机器人动态适应负载的控制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 针对机器人的负载参数进行估计, 所述机器人的负载参数包括机器人的机身质
量及机身质心位置;
步骤2: 基于估计获取的机器人的负载参数, 建立机器人的虚拟伺服力与力矩;
步骤3: 将虚拟伺服力与力矩优化分配至各支撑腿, 并通过关节映射实现负载的动态适
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动态适应负载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
包括:
步骤11: 在机器人的机身原点处建立动力学 方程;
步骤12: 在机器人站立平衡条件下, 建立力平衡方程, 估计机器人的机身质量;
步骤13: 在机器人站立平衡条件下, 建立力矩平衡方程, 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机器人的
机身质心位置 。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动态适应负载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
中, 包括:
步骤21: 根据估计的负载参数建立机器人高度方向的虚拟伺服力;
步骤22: 根据估计的机身质心位置建立机器人转动方向的虚拟伺服力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动态适应负载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
中, 将虚拟伺服力与力矩优化分配至各支撑腿, 并通过关节映射 实现负载的动态适应; 具体
包括:
步骤31: 建立虚拟伺服力/力矩与足端力之间的映射关系;
步骤32: 建立虚拟伺服力/力矩力分配的目标优化 函数, 求解满足约束的一组最优解;
步骤33: 建立底层柔 顺伺服控制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动态适应负载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1
中, 以机器人为研究对象, 在机身原点处建立动力学 方程, 具体如下:
其中,
式中, Fi为第i条腿的地面作用力矢量, Gi,j为第i条腿第j个关节连杆的重力矢量, mi,j为
第i条腿第 j个关节连杆的质量, Ii,j为第i条腿第 j个关节连杆的转动惯 量,
为第i条腿第
j个关节连 杆质心的平动加速度,
为第i条腿第j个关节的角加速度, Gt为含负载的机身重
力矢量, mt为含负载的机身质量, It为含负载的机身转动惯量,
为机身姿态角加速度,
为含负载的机身平动加速度, FG为作用在机身原点的合力矢量, MG为作用在机身原点的合力
矩矢量, ri为足相对机身原点的位置矢量, rb_com为机身质心相对机身原点的位置矢量,
ri,j_com为腿足各关节连 杆质心相对机身原点的位置 矢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动态适应负载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2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14734445 A
2中, 在机器人站立平衡条件下, 合力为零, 即FG=0, 估计负载质量以及含负载的机身质量,
得到:
mL=Gt_z/g‑mb
Gt_z/g=mL+mb
式中, Gt_z为Gt的z元素, g= ‑9.812为重力加速度, mb为不含负载的机身质量, mL为机身
质量, Gt_z/g为含负载的机身质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动态适应负载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3
中, 在机器人站立平衡条件下, 合力矩为 零, 即MG=0, 机器人的机身质心位置表达如下:
式中, R为机身 姿态变换矩阵, rb_com_b为含负载机身质心相对机身原点的位置 矢量;
选取N组不同姿态下的站立平衡 状态, 采用最小二乘法求 解rb_com_b, 计算如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动态适应负载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1
中, 根据估计的负载参数建立机器人虚拟伺服力, 机身在平动方向被简化为具有弹簧和阻
尼的虚拟元件, 在相同的阻尼比和自然频率下, 平动刚度、 阻尼与质量成正比, 将负载重力
作为前馈, 考虑了负载的虚拟力建立如下:
式中, Fm为机体虚拟力矢量; kpp为位置正定增益矩阵; p为机身实际的位置矢量; pd为机
身期望的位置矢量; kpd为位置正定微分系数矩阵;
为机身实际的平动速度矢 量,
为机身
期望的平动速度矢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四足机器人动态适应负载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2
中, 根据估计的机身质心位置建立机器人虚拟伺服力矩, 机身在转动方向被简化为具有弹
簧和阻尼的虚拟元件, 在相同的阻尼比和自然频率下, 旋转刚度、 阻尼与转动惯量成正比,
将负载重力产生的力矩作为前馈, 考虑了负载的虚拟力矩建立如下:
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14734445 A
3
专利 一种四足机器人动态适应负载的控制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0:18:2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