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926368.5 (22)申请日 2022.08.03 (71)申请人 南京邮电大 学 地址 210023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文苑路9 号 (72)发明人 陈丹伟 刘萌 马圣东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732 专利代理师 杜娟 (51)Int.Cl. H04L 9/40(2022.01) H04L 9/14(2006.01) H04L 9/32(2006.01) H04L 9/30(2006.01) H04L 67/1097(2022.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区块链可追溯的个人隐私保护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可追溯 的个 人隐私保护方法, 涉及隐私保护技术领域, 具体 内容包括: 系统初始化、 密钥生成、 数据加密、 数 据解密、 策略更新、 解密密钥验证、 路径追踪; 本 发明适用于区块链上的隐私保护和细粒度数据 共享, 在计算和存储成本方面大大提高了原始可 追溯CP‑ABE方案的效率; 本发明不仅能够 跟踪泄 露私钥的恶意用户, 还可以防止密钥的非法共享 和滥用; 此外, 本发明允许更新访问控制策略, 以 便数据所有者可以灵活地 修改访问控制策略。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8页 附图2页 CN 115314277 A 2022.11.08 CN 115314277 A 1.一种基于区块链可追溯的个人隐私保护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具体步骤为: 系统初始化: 初始化Shamir的阈值共享方案I NSt, n得到系统公钥PK和主私钥MSK; 数据加密: 将消息m采用第一对称密钥k进行加密, 生成消息密文CTm, 将消息密文CTm和 LSSS矩阵访问策略(M, ρ )上传至IPFS存储服务器进行存储; 根据LSSS矩阵访问策略(M, ρ )和 第一对称密钥k生成密文CT, 上传至区块链进行存储; 从素群属性集映射组合 中择一随机 数s, 根据第二对称密钥k'生成随机密文Enck'(s); 密钥生成: 根据系统公钥PK、 主私钥MSK、 用户身份ID、 用户属性集 生成解密密钥 数据解密: 通过对密 文CT、 系统公钥PK、 解密密钥 进行计算获得第一对称密钥k, 根据第一对称密钥k 解密消息密文CTm获得消息m; 策略更新: 将LSSS矩阵访问策略(M, ρ )更新为待更新访问策略(M', ρ'), 并通过第二对 称密钥k'解密随机密文Enck'(s)获得随机数s; 根据待更新访问策略(M', ρ')、 随机数s、 RSA 签名 σ 获得待更新密文CT'; 策略验证: 通过RSA签名验证算法验证RSA签名σ 的正确性, 将待更新密文CT'与密文CT 进行对比, 判断是否成立; 若成立, 获得更新密文CT ”; 根据更新密文CT ”生成更新的策略块 A'; 解密密钥 验证: 根据系统公钥PK、 系统主私钥MSK和解密密钥 对解密密钥 进行形式验证, 根据验证结果, 执 行对应操作; 路径追踪: 若验证成功, 根据解密 密钥 提取用户身份I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可追溯的个人隐私保护方法, 其特征在于, 系 统公钥PK的表达式为: 式中, g, w均为素群 的随机数; u, a, b均为素群属性集映射组合 的随机数; 和 分别为系统运行群生成算法获得的双线性对e和p阶素群; H为哈希函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可追溯的个人隐私保护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主 私钥MSK的表达式为: MSK={α, a, b, u, k1, k2}; 式中, α, u, a, b均为素群属性 集映射组合 的随机数; k1、 k2均为概率加密算法的密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可追溯的个人隐私保护方法, 其特征在于, 解 密密钥的表达式为: 式中, K、 K'、 L、 SK均为 解密密钥参数; 为用户属性 集中任一属性的解密 密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可追溯的个人隐私保护方法, 其特征在于, 解 密过程具体为: 获取密文CT;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15314277 A 2根据待读取用户的访问策略计算矩阵的行集; 判断行集中的参数属性是否满足密文CT的LSSS矩阵访问策略(M, ρ ), 若否, 输出 ⊥; 若 是, 获得第一对称密钥k; 根据第一对称密钥k 解密消息密文CTm获得消息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可追溯的个人隐私保护方法, 其特征在于, 解 密过程表达式为: 式中, e(·)表示双线性映射; K、 K ′、 L、 SK均为解密密钥参数; C为第一对称密钥k加密后 的密文; Ci、 C1、 C2均为密钥密文CT1的密文参 数; g, w均为素群 的随机数; σ 为RSA签名; c, α, u, a, b, h均为素群属性集映射组合 的随机数; s为随机数; ωi为常数; H为哈希函数; 为用户属性 集中任一属性的解密 密钥; attri表示用户属性 集中的任一个属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可追溯的个人隐私保护方法, 其特征在于, 待 更新密文CT ′的表达式为: CT′={C, (M′, ρ′), C′0, C′1, C′2, {C′i}i∈[l]}; 式中, (M′, ρ′)为待更新访问策略; C为第一对称密钥k加密后的密文; C ′0、 C′1、 C′2、 C′i均 为密文参数; l 为M的列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可追溯的个人隐私保护方法, 其特征在于, 更 新密文CT ″的表达式为: CT″={C, C0, C1, C2, {C′i}i∈[l]}; 式中, C为第一对称密钥k加密后的密文; C ′i、 C0、 C1、 C2均为密钥密文CT1的密文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可追溯的个人隐私保护方法, 其特征在于, 解 密密钥 验证的条件为: e(SK, gb)=e(wawK′, gb)e(H(0)| |1||1||1), L); e(K, gagK′)=e(g, g)αe(gb, wa+K′); 式中, K、 K ′、 L、 SK均为解密密钥参数; e( ·)表示双线性映射; α, a, b均为素群属性集映 射组合 的随机数; g, w均为素群 的随机数; H为哈希函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可追溯的个人隐私保护方法, 其特征在于, 路径追踪的具体步骤为: 从解密密钥 中获取K′, 求得 判断(x′, y′)是否属于{(x1, y1), (x2, y2), ...(xt‑1, yt‑1)}, 若是, 根据 获 得用户身份ID; 若否, 结合点(x1, y1), (x2, y2), ...(xt‑1, yt‑1)和(x′, y′)通过拉格朗日插值 公式恢复I NSt‑1, n的秘密值a*;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15314277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区块链可追溯的个人隐私保护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基于区块链可追溯的个人隐私保护方法 第 1 页 专利 一种基于区块链可追溯的个人隐私保护方法 第 2 页 专利 一种基于区块链可追溯的个人隐私保护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27:4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